重生农家女
错虽不是田氏的错,可是克夫的名声确是落了下来,豆腐坊虽小有资产,可谁家也愿意娶个命硬的媳妇儿啊。这可愁坏了田氏的一对爹娘个。可正巧于荣当时就在豆腐坊隔壁的铁匠铺子做工,田氏的爹娘见他踏实肯gān,人也忠厚,却因家中贫寒至今未娶,心下就起了盘算,询了女儿的意思,得了一句‘但凭爹娘做主’,便找了人去说和了。
于荣离了家后,随着年岁的越来越大,倒真是想过成亲的,只可惜说和了几家,一听他的家境便没了下文,久而久之他也便散了想法。不想此时却是天上掉馅饼儿,豆腐坊的闺女能看上自己,当下哪还有不同意的。虽然田氏成过亲,有孩子,可自己的那点儿条件还是高攀了的,于荣自是欢天喜地的答应了。
二人成亲后,自是恩爱不提。后来在豆腐坊坊主的帮助下,夫妇二人便在余杭开了间包子铺。于荣早年也跟过父亲卖过ròu,这些年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世面,有了不少朋友;而田氏自小便在豆腐坊做活,虽然后来嫁了大户人家,可洗衣做饭也是样样拿得出手的。所以,很快的,包子铺便红红火火起来。接下来,于荣又转战了茶楼,酒楼,后来更是越开越大,钱也是越来越多。
而于荣一心认为当年在自己最贫困的时候,妻子毫无怨言的跟了她,这些年更是里里外外的cao持,所以心下很是疼爱敬重这位妻子,以致到成亲到现在几十年也没有纳过一房妻妾。所以虽然后来家大业大起来,于府的人员倒也简单,主要就是于荣夫妻二人和五个子女。除了老大于雪是田氏和前夫所生,其余四个都是于荣和田氏的亲子。五个孩子年纪相差都不太大,老大于雪今年十七,去年定了人家,等到今天过完年便正式出阁,老2也就是于荣的长子于谦不到十六,却已经做父亲了,这次于荣写信给李氏就是因为大儿媳妇儿在秋夏jiāo接的时候生了一个白胖小子,希望多年未见的妹妹能来凑个喜庆。老三老四是闺女,一个十三,一个十一,最小的是个小子,今年才六岁。
当看到大哥这一家的时候,李氏心里是既欣慰又酸涩,欣慰的是一直让她颇为牵挂的大哥如今生活富足,儿孙满堂,酸涩的是想到刚逝去的丈夫,和膝下唯一的女儿。不过很快李氏便抛开了这些繁琐的思绪,想着即将出世的外孙,欣喜的抱过田氏手里的侄孙,开心的哄着,将准备多时的小银锁小银镯一一给孩子带了上去。
而自从李氏住到于府后,田氏便对这位远来的小姑子上了心。这些年来,从丈夫的口中也听说过不少有关丈夫家中的事qíng,自是知道当年丈夫是与家中大吵了一架出走,更是知道丈夫从小便打心里疼爱的妹妹。所以,自从李氏住下后生活用度各个方面,田氏都用了心,算得上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而这也让于荣非常的满意,一改平常节俭的作风,拨了不少银子给妻子,让她定要把李氏照顾的周到,却忽略了田氏满面笑容背后一闪而过的yīn郁。
抉择 第六十七章 麻烦(二)
自从于荣得知自己这个小妹刚刚丧了夫,而且膝下仅有一女也已经出了嫁之后,便盘算着要让李氏留下来跟他住在一起,反正自从他们爹娘过世以后,袁家村那边他们也没什么亲戚了,现在他的生活也很是富足,就算照顾妹妹一辈子也不是什么太大的负担。所以,他便向着田氏提起了话头。
却不想田氏听罢脸色顿时一变。虽然这些日子她从没在吃穿用度上亏待过李氏,对着人也是和颜悦色的,可是那毕竟是看在丈夫心疼这个多年未见的妹妹的份上。可是真要让她们一家养李氏一辈子,那她却是万分不愿的。
说起田氏对李氏的观感,那定是不如李氏对她的印象好的。说到底,虽然因为李父的意外和羽光线,李氏得了不少银子,可节俭了一辈子的李氏可从没想过将它们穿在身上,她总想着还是帮着闺女存着,虽说现在袁家的家境不错,可指不定有个旦夕祸福的,到时女儿也不会没了门路。所以自然地,她和于荣一家见面的时候,那一身的衣裳却很是寒酸。虽这一身也是李月兰亲手fèng制的,可料子却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料子。对比于荣一家,那真是高低立见。
要说这嫌贫爱富,十个人里有九个半都有这么点儿的qíng节,尤其是一路苦过来,现在发达了的田氏。可是,在最初的时候,田氏见到这样的李氏,却是打心里欢喜的。因为十个人里九个半是嫌贫爱富的,可却是十成十都爱炫耀虚荣的。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人们总希望从别人(过的)不好的地方得到一种自己(过的)还不错的安慰。所以,人们对比自己的不幸事qíng或人总是带着天生的好奇和怜悯,当然有时也会幸灾乐祸。
同理,最为再嫁之身的田氏也不愿有一个厉害富贵的姑奶奶,在丈夫儿女面前排揎自己,或是对自己和子女品头论足,炫耀富贵。相反地,见到李氏如今的近况,田氏很自然的将自己放在的人际jiāo往的上网,带上一种同qíng怜悯或是炫耀的qíng感关心照顾着李氏。
可是同qíng照顾是一回事儿,住一辈子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人们可以允许自己偶尔同qíng弱者,以表现自己的善良,可却不能够容忍一个会随时会给自己抹黑让自己颜面无光的穷亲戚,更何况田氏现在已经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一家那已经是余杭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就算这些都撇开不谈,这住到了一起,矛盾势必就会发生,这筷子和碗还有磕碰的时候,更何况是住在一个家里的人呢。再说,这个小姑子,他们都几十年没见了,人品品行什么都不了解,谁知道这二十年人会变成什么样。就算是个好的,也没有自己的儿子给她养老送终的道理。
所以,于荣的话头刚起,田氏便当即撂了脸子,让于荣一懵。于荣以为她是舍不得家当,忙说道自个儿妹妹的一切花销自己会另外拨给她钱的,绝不会亏了她和孩子的。说完还立马拿出了五百两的银票,说是李氏住到了这儿,什么生活器具,看着好的就给添足了,还有衣裳首饰什么,这钱让田氏先拿着用,要是不够,再朝他这儿拿。
这于荣不说还好,一说田氏顿时气得抖了起来。要说这于荣平日里是千好万好,对着田氏也是敬重非常,可独独有一样让田氏很不满意。
可能是早年颠沛流离的日子让他印象太深刻的,所以于荣无论后来赚了多少钱,多喜欢把钱紧紧的攥在手里,平日里过日子也是jīng打细算,绝不多花一分钱。所以,每月都是田氏伸手向他讨要家中的一应花销,更是要明明白白写下了单子,有他过目以后,决定了哪些是能花的,哪些是不能花的以后才会把钱算好给田氏。当然也不是说对田氏和孩子不好,只不过就是田氏想多买一盒胭脂水粉也要列上单子等他同意了才能将钱给自己,尤其是家中境遇好了以后,这让田氏很是不满。
可是想着丈夫的劝说,说是再省这钱最后还不都是留给自己和孩子的,现在节俭些,以后遇到了大事也不会手忙脚乱,田氏这才休罢不提。可是现在,听到丈夫竟让毫不犹豫的就将钱拿了出来,还一次就拿了五百两,要知道,这五百两可抵得上自家所有人一年的花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