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
李东阳无奈,只好先回内阁,继续等候消息。他推断,若果真是宁王叛乱的话,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确认了。
果然如李东阳所料,仅仅过了两个时辰,就有江西某州府的信使抵达,送来了宁王叛乱的消息。
李东阳赶紧再次觐见朱厚照。这下,让朱厚照大吃一惊,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陛下,这封奏章乃是八百里加急送至的,若宁王没有叛乱,地方官员岂敢胡乱上奏?”李东阳大声警示朱厚照。
“或许,是地方百姓以讹传讹,地方官员惊慌之下,没有确认消息就上奏了呢?”朱厚照还是不相信宁王已经叛乱。
“皇上……”
李东阳刚刚再次开口,可就在这时,大殿外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急促的说道:“启禀皇上,内阁大学士焦方接到江西急报,要见皇上。”
焦方是两个月以前补缺的内阁大学士。之前与李东阳搭档的刘健和谢迁,都已告老还乡,朱厚照便把焦方增补进了内阁。
李东阳一听那小太监的话,不等朱厚照说话,就说道:“皇上,定然又是江西地方官上奏宁王叛乱之事的奏章。”
“快宣焦方进殿!”朱厚照急忙说道。
转眼之间,焦方就顶着一额头的汗珠进了殿。“皇上,宁王举兵叛乱了!”
事情太紧急,焦方居然连给朱厚照行礼都忘了。
这会儿,朱厚照也顾不上计较这些了。如果说,第一封奏报还让朱厚照存在侥幸心理的话,那这第二封奏报的到来,无疑将朱厚照心中那一丝侥幸击得粉碎了。
“皇上,老臣提议,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应对之策。”李东阳立刻说道。
“臣附议!”焦方也当即表态。
“准奏!”朱厚照这时也只能从善如流了。
……
大半个时辰过后,文武官员全都进了宫。而在这段时间里,又有几封奏报抵达,这些奏报全都说了一件事,宁王起兵叛乱。但奏报的内容也略有不同,那就是宁王已经占领的地盘。前几封奏报还说宁王已然控制了南昌全境,到了后面来的那几封奏报,便说叛军已占领临近南昌的某县城、某府城。
叛军自然不可能会在短短的大半个时辰内就多占领这么多地方。而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反应速度有快有慢,传送消息的信使赶路的速度也有快有慢,这才导致朝廷仅仅是在大半个时辰之内接到的奏报,对于叛军已占领的地方出现了差异。
朝廷官员得知宁王举兵叛乱的消息,全都大吃一惊,他们立刻接头接耳的小声议论起来。
“众卿安静!”朱厚照一声怒吼,那些官员都不敢议论了。朱厚照又道:“朕召你们进宫,可不是听你们乱哄哄的议论的,而是要让你们商量出一个应对之策!”
朱厚照的话刚说完,就有一个大臣出班奏道:“皇上,臣认为应立即调集大军平乱。”
朱厚照说道:“调军平乱是一定的,但具体该怎么调动呢?”
“这……”那个大臣不说话了。倒不是他头脑愚钝,而是仓促之下,他想不出主意。
又有一个大臣出班,说道:“皇上,臣认为应先谕令江西周边府县,整合兵力自保,防止叛军扩大势力。”
这人的话刚说完,不等朱厚照有所表示,李东阳就说道:“这个主意倒无不可,但是,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从宁王叛乱到今天,已经过去十天了。十天的时间,足够叛军控制江西了。等朝廷的诏令再到达地方,最短也要十天时间,难保叛军不会在这十天时间里将势力扩展到江西之外。”
“李大人,叛军的发展势头不会这么快吧?”先前提议的那名大臣质疑道。
李东阳又道:“宁王举兵叛乱,自然知晓兵贵神速之理。即便他会拿出时间整合江西内的兵力,也不会用时太多。再者,若只让地方官员联合自保,力量也太弱了,难以与叛军抗衡。”
“李爱卿可有更好的主意?”朱厚照忙问。
李东阳道:“陛下,臣认为,宁王既然举兵叛乱,必然不会慢慢扩大地盘。他最好的进军方案便是,自南昌沿江而下,直捣南京。只要南京到手,宁王便可依据长江天险抗衡朝廷。然后,他再慢慢经略江南之地。最不济,也能跟朝廷分庭抗礼。
“因此,臣认为朝廷应该以大战之态来应对叛军。臣提议,朝廷指派钦差,赶赴金陵,整合江浙、安徽三省兵马,在金陵与叛军决战。顺则一举平定叛乱。最不济,也能保住南京不失。只要叛军攻占不了南京,朝廷就有足够的时间缓冲,再重新调集兵力平判也不迟。”
李东阳的这番见解,令朱厚照和一众文武都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便有官员出班附议,很快,更多的官员出班,表态支持李东阳。
朱厚照便道:“那就依李爱卿所奏。只是,这钦差的人选,朕该派何人呢?”
这个问题,才是最最要紧的。这次朝廷要派出的钦差,乃是挂帅平叛。这个差事,定有无数人眼红。于是,众官员全都开动脑筋琢磨开了,任谁都想推荐对自己有利之人。
☆、第399章 朝廷的应对(下)
李东阳的提议得到了皇帝和众多大臣的认可,那么接下来,就有一个顶顶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该派谁为钦差,挂帅主持平叛呢?
按说,既然是平叛,那就是战事,钦差的人选也应该是武将才对。但明朝跟宋朝有些相似,都是重文轻武,打仗时也多半是以文统武。武将只有带兵作战的权利,而没有制定战略、统筹谋划的权利。
像英宗、代宗时期的北京保卫战,主持战事的于谦就是文官。到了明末,朝廷派到前线统兵抗清的祖大寿、洪承畴、袁崇焕等人,也都是文官出身。
主持大战,不光是调兵遣将那么简单,战事一起,当地的一切力量,都要围绕战事服务。主持战事之人,也对当地的所有文武官员有节制使用之权,这无疑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差事。
所以,朱厚照一询问该有何人担任钦差,官员就立即开动脑筋,暗下择选起了他们想推荐的人选。
正直的官员,在考虑他们想推荐之人的能力和品德;有些滑头的官员,已经在考虑推荐何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了。
朝堂上一时安静了下来。
今日的朝会,因为不是正朝,而是临时召集官员举行的,因此没有那么严格。参加朝会的人,也不光有文武官员,连之前就在大殿里伺候朱厚照的刘瑾、谷大用、张永三人也在。
这三位太监,也开始思考起了合适的钦差人选。
新进的内阁大学士焦方稍加思索,就偷偷观察起了刘瑾的表情,而这时,刘瑾也在看焦方。
这位焦大学士,虽然贵为内阁两大辅臣之一,但其实他早已投靠了刘瑾。他之所以能入阁,就是刘瑾向朱厚照举荐的。刘瑾把焦方弄进内阁,为的就是制衡李东阳。
孝宗皇帝驾崩时,遗诏中钦点李东阳、谢迁、刘健三人为辅政大臣,帮助年幼的新君署理朝政。奈何,这三人都跟刘瑾不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