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韶华
“请罪?”赵恒冷笑,“她有这个时间请罪为何不去伺候阿娘!”他随手将折子砸到地上,“一群废物!”
“阿姑身份贵重,她会惊慌失措无可厚非。”姜微说。
“惊慌失措?如果不是她疏于照顾,阿娘怎么会摔伤!她知道阿娘身份贵重,怎么不好好照顾!”赵恒回头看着妻子,却发现她冷静的不同寻常,“微微你怎么了?是不是太担心阿娘了?”她对阿娘的孝顺可不是假的,怎么遇到这件事这么平淡?不会刺激受大了吧?
“我去行宫看阿姑,阿姑又不是纪王妃的亲娘,她遇事会推托不是常事吗?”姜微从来没有对纪王妃报以希望,她一开始就反对纪王妃去伺候阿姑,要不是赵恒和阿姑坚持她早去洛阳了。
“不行!”赵恒铁青着脸,“你们想让我担心是不是?我派人去把阿娘接回来。”
“不行!伤筋动骨一百天!别说阿姑可能是骨裂,就算只是扭伤她也不能动。”姜微激烈反对。
“你——”赵恒气得瞪着她,洛阳和长安骑马不过两三天功夫,但如果慢慢坐车过去起码要一个多月,眼下阿娘都受伤了,她再这么赶过去万一出事他怎么办?“我和你一起去。”
“你还嫌事不够大是不是?你过去做什么?让大臣都陪你过去?这样路上要多少时间?”姜微没好气道。
赵恒眉头紧皱。
姜微却不理会他,吩咐宫女打点行装,尽量简洁,明天天一亮就出发。
赵恒俊容铁青但没有拒绝。
姜微看着他这样,上前亲了亲他紧抿的嘴,“别担心了,到时候我让我几个西府堂侄陪我过去好了。”国公府和都护府jiāoqíng一直不错,姜微几个堂侄眼下没有官职,一个个在家习武看书,正是jīng力旺盛没有处发泄的年纪。
“让韦见素和桑孝弘陪你一样去。”赵恒说。
“他们陪我去做什么?”姜微奇怪的问。
“他们一个是司农寺少卿、一个是太仓丞,正好去洛阳看看今年运来的秋粮。”没有熟悉的人在身边照顾她,赵恒真不放心,韦见素为人沉稳,应该能应付大部分事。提起粮食赵恒眉头一皱又复一松,长安经过赵家几代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了,眼下长安附近的粮食已经渐渐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长安城的所需,尤其是赵恒雄心勃勃的一直想大举南下西上,但粮糙一直是大问题,秦并非没粮食,洛阳含嘉仓和洛口仓两大粮仓的粮食还有自先帝时期的陈米但一直卡在三门峡运不来,“微微真是我的福星。”这些年微微大力推进农业,加上洛阳陆陆续续运来的粮食,勉qiáng让长安的粮食足够,不然他说不定要做个逐粮天子了。
姜微没理解赵恒的意思,只当他说阿姑的事,“你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阿姑的。”
赵恒莞尔,低头亲了亲她额头,“你们都要照顾好自己。”
姜家得到洛阳行宫的消息,王夫人惊得打翻了手中的茶盏,就要往洛阳出发,幸好姜恪拉住了她,后来又听说姜微要亲自去,王夫人和沈沁又坐不住了也想跟姜微一起去,这对姑侄太不让人放心了,但是对姜家男人来说,这对姑侄不让放心,她们两个同样让人不放心,谢则想要去却被姜凛压住了,“五郎都放心让阿识去了,你们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谢则道,“他怕是拗不过阿识吧?”外人不知道,他们自己人还不知道吗?这丫头简直就是爬到赵恒头上了。
姜凛摇头,“你们都别去,有阿识够了。”这么多人去就是添乱,姜凛对自己侄女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姜微说走就走,行动很迅速,不过她还是准备了马车,她虽然一直骑马,但连续几天的骑马她怕自己身体受不住,万一受伤了还要麻烦别人,所以还是乖乖待在马车里吧。
长安距离洛阳约有六七百里左右,一路上可以在弘农、函谷、潼关、渭南等处落脚,姜微这辈子第一次出长安去闻名已久的东都洛阳,当然这时还不是东都,却没游山玩水的心qíng,每天都闷头赶路,不过姜微还是坐在车里看着一路上的景色,脸上就没笑过。
颜尚宫只当她忧心太后的伤势,一直用洛阳传来的消息给她看,告诉她车队大约二十左右就能到了。
姜微一路上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长安城周围并不像她所谓认为的糙木葱郁,反而只要是平原地区就有大片的农田,偶尔有些荒糙地,姜微突然想起泾渭分明这个成语,从古至今这两条河流清浊之分似乎一直再变。只是眼下是农业大发展时代,她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或许只能要求大家在河堤上多种植被,这样应该能阻止水土流失吧?姜微忍不住暗忖,貌似西安和洛阳两大古都的衰弱跟气候和环境变化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行人走了二十天左右终于到了洛阳,洛阳行宫当然比不上长安皇宫,高敬德和颜女官早早的在外面等候着众人了,姜微在车上就换过衣服了,下车也顾不上梳洗,让颜女官带自己去看,一入内室就闻到一股难闻的伤药气味,颜女官小声道:“九娘你一会可要小心些,三娘正在怄气呢。”
姜微惊讶的望着她,她怎么跟自己说这话?
“谁说我怄气了!”姜长晖的声音传来。
“阿姑!”姜微欣喜的入内,就见穿着一身白寝衣的姜长晖躺在chuáng上,一只脚被高高的吊起来,修长的柳眉皱成了一团。
姜微见她气色红润,一颗高悬的心落地,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哪个天才让阿姑把脚吊起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我章节名大部分都是按照本章内容取的,所以昨天会出现章节名跳跃的qíng况,但那个是特殊qíng况,⊙﹏⊙b汗 我目前为止文的内容还算比较连贯、没有跳章的qíng况,至于dòng房我不是已经写过了吗?大家就当看过好了,当他们已经dòng房N久了……这根本不影响qíng节的……
、
泾渭分明,泾渭到底哪条清、哪条浊,历史上说法不同,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上面说的挺清楚的
、
历史上,长安周围曾经山环水绕,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众多的河流更被誉为“纤余委蛇,经营乎其内,dàngdàng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这种令人神往的qíng形有赖于关中及秦岭地区丰富的植被和茂密的森林,据考古发现蓝田人生活的地区有许多森林动物的化石,可以证明远古时期这里林木茂盛的qíng景。《诗经》、《山海经》等文献也记载了当时关中北部诸山的林木蔚然和南面秦岭的葱茏郁秀,《荀子·疆国》称赞战国时期的关中是“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但是到了唐中叶天宝年间,长安周围已无巨木可供采伐,要长途跋涉到岚(今山西省岚县北)、胜(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等州才能取得。到北宋时,秦岭的森林终于没有逃脱被摧残和被破坏的命运,逐渐走向毁灭。
关中地区森林被毁的过程,也就是古都长安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尤其是经过汉、唐历代苦心经营已日臻完备的城市水系,在唐代以后也随着环境的恶化遭到灭顶之灾。这是因为,长安诸河多源于秦岭,关中和秦岭森林蓄涵水分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河水流量与河chuáng的稳定,而一旦森林被采伐殆尽,土壤不能固化,降水得不到贮存,河流便逐渐萎缩gān涸。所以后世也有说法,长安和洛阳在唐之后在也当不了国都是因为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