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作者:小稻饼
时间:2024-08-29 02:12:36
标签:种田文 爽文 无CP 科举 权谋 朝堂
他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历帝,正想着他还会放纵眼下的局面几天,就听见他发话了。
“李御史,你弹劾秦大人撰写淫词艳曲和旁经,与商户勾结获取不当收益。”历帝把手里的奏折合上,看向大殿中央的瘦高个御史吩咐道,“这样吧,明日,你给朕呈上全套秦大人写过的书作。”
“等朕细读后,再做定夺。”
李御史:“……???”
要不要听听你这个一国之君在讲什么?!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别说京城内已经抢不到秦朝宁写过的那些书籍,在场哪位官员看到你这神色还能不知道,你压根不是为了找出秦朝宁的罪证而想去看那些著作,而是纯粹想看看传闻中秦大人卖断货的书是写的什么内容!!!
你这“包庇”之心已经显露无遗!!
礼部的一位官吏见状出列,大声悲壮道,“陛下!——万万不可呀!那等违背圣人言、不堪至极的书籍,怎可污了陛下的眼!”
他“噗通”一声跪下,行叩跪大礼,声情并茂凄凄惨惨地诉说老祖宗的圣诲、拿出孔孟之道的圣人学说、劝诫历帝千万不可看秦朝宁写的杂书。
刘旭眼睛微眯,冷哼一声,斥责道,“丘大人怕不是不知道秦大人那些科举用书在指导天下学子读透四书五经上多有帮助吧?”
“这天底下,可不是所有学子都能够得到名师指点的。那些贫寒子弟,若无通俗易懂的辅助用书,要走多少弯路。”
“而秦大人以雁南归之名写下的那些志怪小说,还不是早年家中贫困所迫。”
“据本官所知,秦大人自打中了进士科后,就再无对外撰写过任何书籍。”他出言维护道,“丘大人作为礼部郎中,只知以礼压人,对待实际情况局限于狭隘的理解,实属浮于表面了。”
“刘首辅,谁人不知你与秦大人乃师生关系。首辅大人此时替秦大人说话,已是偏颇矣。”别的官员出列道。
……
忽地,历帝把手上奏折往下方一扔,冷声道,“百官听令!……”
闻声,文武百官与东厂的几位总管太监齐齐跪下,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京中与冀州秋闱一事,六部与东厂皆以秦朝宁为首,听秦朝宁调令。如有违者,轻者革职查办,重者严惩不贷。”
“秦朝宁私下撰写杂书过多,有损朝廷命官威严,本应稍加惩罚。朕念其年幼艰辛,无奈之计,为了不寒天下贫困学子之心,此次便作罢。若有下次,定当严惩。”
“内阁听令起旨,恩科秋闱不容有失。倘有人办事不力,全部外帘官、内帘官秋后算账,连坐受罚!”
“臣等遵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场的所有人这一刻都看明白了,历帝这次没有处置秦朝宁,还变相维护了秦朝宁。
对此,他们心中情不自禁地泛起了惊涛骇浪。
部分人是悲从心起,暗骂秦朝宁大逆不道,有了奸臣佞臣的苗头,担忧他迟早会成为下一个杨誉良;部分人是看到了秦朝宁的“受宠”,知道他的起势无人可挡,产生了拉拢之心;部分人是忌惮秦朝宁,看清楚了他的不受牵制,特立独行。
待到朝会散去,殿内的好些人都特意放缓了脚步。
刘旭想把秦朝宁喊去好好谈谈,而韦之贯也有此意。两人踏出脚步那一刻,募地看了对方一眼,随即顿住了。
周知临与晋鹏几人在大殿内人群的前排,同样想找秦朝宁的时候,发现了不少人似乎有同样的想法。
而陆杰修和杨乐在百官的中间几排,这会儿还在驻足想等前排的秦朝宁走出来。
秦朝宁的目光扫过他们,一一轻微点头,便自行离开。
他暂无解释之意。
拉东厂入秋闱,他是非做不可。
只有给阮储干爹他们那批保守派机会,东厂才会变天。
朝廷现状的几方势力,会重新达到一个平衡点。
这对于宣国目前正在日渐萌芽好转的民生,至关重要。
十一月初,京城大雪纷飞。
秦朝宁趁着休沐,在府里烤着炭火,打算查看来自临聿府城的书信。
不大的碳炉子上方,横架着铁丝网,铺着些板栗、花生、土豆在慢慢烤着。
他修长的手指一封封书信撕开细读。
梁梓稳、柳三郎、钱勤学等人给他来信,信中对于他托镖局捎带回去的历年科举材料表达了感激之情。
书信里还都写了他们会全力以赴下场此次恩科,希望明年春有机会上京赶考春闱与他相聚等等。
而他爹和他大哥他们的书信里面,写的大多数内容就都是对他的关心之言,同时让他把那几车特产给同僚们分一分,给韦阁老与刘首辅记得捎带些过去。
他们又告诉他,初冬时,东篱书院的孙夫子由于年事已高,在睡梦中逝去了。
盐边县那边已经发丧,他们秦家是他爹回去了一趟,陪着孙家的人把丧事搞完的。孙夫子算是高寿喜丧,他们希望他在京中知晓此事后莫要太伤怀。
年岁不待人,柳府他的姥爷、姥姥的身子也不大好了。他爹娘打算不日内就回去盐边县住下来,后续伺候柳老爷子与柳老夫人一段时日直至他们寿终再离开。
“经历了生老病死之事,爹娘这些天时常会想起幺儿幼时便通晓事理,稚儿之躯为家中生计操心,心中感慨万分又思念无比。盼儿在京万分安好,事事顺遂。
爹娘自知粗鄙,于子女前程未有助益,只能多护己身,莫要妨碍子女前行。
若是儿有心属之人,望儿莫要顾虑爹娘,自行上门提亲。
……
家中事事安好,儿勿念。”
这些信件,洋洋洒洒写了许多页。
秦朝宁看完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一折叠起来放好在案桌的梨花木盒子内。
炭火似乎熏得他的眼眶微热,红了一圈。
他给自己斟了一杯热茶,自己孤身一人剥着栗子,思考着前人那些新政有哪些是失败了的,有哪些是成功了的。
当年新派旧派之争的落幕,纷争源于哪个政策的导火索。
第179章 学子们
深夜里, 秦朝宁纷乱无序的思绪搅得他久久难以入眠。
他起身披上厚棉衣裳,先去拨了拨碳炉子,才过去书案侧落座。
听到屋内动静的书童睡眼惺忪强撑着爬起来, 急急忙忙过来问秦朝宁有何吩咐。
确认没他什么事之后,他去屋外查看了一眼地龙的木炭, 瞧着还没烧完,能熬到天亮, 才火急火燎地回去继续睡。
秦朝宁则是坐在书案前,悲从心起, 提笔为孙夫子写起了悼文。
这么一折腾,他四更天才回到床上阖目歇息。
远在临聿府城的秦家一家子,钱家一家子,连带着梁梓稳与柳三郎都有些担心秦朝宁在知晓孙夫子的事后会过分伤怀。
他们知道, 秦朝宁对于孙夫子这位启蒙先生多年来都十分敬重, 每年都要让镖局往东篱书院捎带不少东西。
只是,生老病死,谁都逃不掉。
而秦朝宁孤身一人在京, 身边没个能说说话的人,分担面对亲近之人逝世所带来的那些忧愁, 这才使得他们多少有些牵挂。
翌日, 秦朝宁倒是如常上朝了,并未沉溺在纷杂的情绪当中。
今日的朝会上,历帝看上去有些阴晴不定, 百官们皆有眼色地不主动去触他霉头。
一时间,大家都聪明了, 太和殿内竟是无人启奏。
众人的视线大多看着手中的笏板,或是看向自己的鞋子, 被殿内碳炉子的几分温暖熏得有些许睏顿之意。
不过,底下的官吏他们无人发声,历帝却是有一堆话想说。
他见他们各个都半垂着脑袋,一脸恭顺模样,又思及他们之中的某些人私底下什么破事都干了不少,历帝就怒从心来。
他忽地抬手把东厂呈上来的百官监察录朝下方一扔。
突如其来的“啪——”一声,瞬间纸张四散,惊得好些官员瞬息间抬起了脖颈,睁圆了眼眸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