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
沈歌未为难他,正好秦实还未动身,沈歌干脆送他与秦实一道归京。
至此,学院内四个子学院两百零三名学生,唯有荀飞光,沈歌,胡奈青,蛮子,百里宜,韶信等几名先生,偶尔有将士会被抓壮丁抓来上课,配置着实有些寒碜。
胡奈青作为总院长,边管杂事边代管工学院,反正亦不过十八名学生,不算麻烦。
荀飞光与韶信管军学院,说是他们两人管,其实两人也就上个课,荀飞光偶尔上一节,韶信五日上三节,有时韶信会随手抓有经验的百夫长过来讲经验,多余时间仍由学生中选出的小队长带领操练,完成上头老师布下的课业。
整个清凌卫中,知晓军事的人不胜枚举,他们军学院人虽最多,实则却是最好管的那个。
沈歌看好的那几位年轻小将都入了学,比如范垂大他们几个。他们原本就有带兵经验,帮着韶信等先生管起人来再顺手不过。
军学院并不只讲实战,忠义等理念也未少讲,不过这个“忠”乃是对荀飞光的忠,而不是对皇帝的忠,这个义也并非是传统的义,此义乃是对同袍的义。
实践要有,理论亦不能少,沈歌想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忠心清凌卫出来。
商学院由百里宜与蛮子管,此乃他们的老本行,两人管得十分顺手,才开学十来天,他们已带学生出去做生意两三次,学生们纷纷表示大有收获。
至于农学院,乃是沈歌硬着头皮跟上,作物的肥料研究,生长环境研究,抗病研究等都是空白,正好春天已到,沈歌便带着五名学生下田耕作,在相同的田地条件下种了好几块田,打算用不同的法子种植田里的作物,做个对照组,完成大型试验。
飞光学院虽还有些简陋,却实打实地开了起来,每日一大早,所有学生出来跑操的精气神让见着他们的百姓都啧啧称奇。
不过那些大人物们心中怎么想,小老百姓看热闹看得极为愉快。
“我倒没想到学院还能这么开,沈大人果然是状元郎,高才!”
“还你想到?王咬狗你这个马后炮,也不撒泡尿照照自个,你何德何能与沈大人比?”有人笑骂,“不过你若是这么想,何不把你家三郎送去一试?二十两你又不是拿不出来,你家三郎自小聪明,说不得真会学到什么。”
“我说也是,你家三郎考了两次秀才也未考上,读书恐怕不会有多少前途了,何不去飞光学院一试,日后无论从军还是从商,一年一两百两总能挣到罢?我可听闻清凌卫中个个都能挣这个数!”说话人还伸出十个指头比了比。
“就是就是,你每年给你家三郎花的钱可不止二十两,都打了水漂,何不就去飞光学院一试?要实在不行,学个一年半载的再退学去找正经的先生嘛,反正也不耽误什么。”
其余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地你一嘴我一舌劝起来。
王咬狗被撺掇得真有些心动,他咬牙道:“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这就回去好好想一想。”
众人凑一起聊天,心动的不止王咬狗,旁边好几个汉子都面有异色,二十两银子,咬咬牙勒紧裤带,也不是真凑不出来。
第98章 小说
飞光学院的学费虽贵, 但与大书院比起来, 这份束脩并不算高。
渐渐有许多人回过神, 都想进飞光学院,毕竟一进这学院, 那便与端上金饭碗差不离。
沈歌本就抱着宁缺毋滥的想法,源源不断的人过来投帖, 他并未收下,而是专门与胡奈青他们商量一番, 出了张卷子。
清凌卫许多将士并不识字, 进入飞光学院后得从识字开始。沈歌等一众先生认同他们的天分后并不介意,耐耐心心地从基础开始教起。
飞光学院白丁亦收却并不意味着学院不看资质, 已入学的学生沈歌他们初步筛选过, 因是清凌卫自己人,要求并不算严格, 只需一般程度地聪明, 能勤奋学习的学子便收,对外头招学子却并不适用于这般宽松的条件。
能出二十两束脩过来飞光学院的学子并不算穷苦, 他们以前上过学, 多多少少有些基础。
沈歌并不单单考做文章,也考算数,考实际动手能力等问题,学生想报考哪个子学院,考卷上与子学院相关的问题就会略多一些,最后算综合分数, 只要能过及格线就收,相对公平。
沈歌辞官之后并不显空闲,清凌卫中的事与飞光学院中的事情交杂在一起,沈歌每日都过得很充实。
这日,清凌卫的匠人来找沈歌,说匕首已做好。
沈歌忙让对方呈上来,这批匕首就是先前加了金精的那批。金精珍稀,沈歌让他们先别大规模制作,而是把样品先弄出来。
为保证匕首的品质,沈歌并未节省原料,整把匕首都由加了金精的精铁打造而成,绝不会出现匕首脱柄的情况。这批匕首也不打算格外安柄,只是在手柄处添加了一些螺旋状的纹路,弄好之后又用粗麻绳紧紧缠绕一圈,以防划手。
匠人将匕首呈进来,整把匕首乌黑,丝毫不带光,光照在上边仿佛被吸收了一般,实际作战时,绝不会出现令对方看到刀光而提早察觉的情况。
匕首不太长,也就三寸左右,两边都开了刃,看起来倒像一把小短剑。
这把匕首尤其令人胆寒的是,它其中有一边带着锯齿,可以想象,若是刺入人体,绝对会带上不规则的伤口。除此之外,匕首身上还开了血槽,一旦刺中,便会引发血喷,造成对方大失血。
在这个□□简陋到只能弄破点皮,连肉都不怎么穿得进的年代,这样一把匕首不亚于神兵利器。
沈歌拎起匕首掂掂重量,问:“首批匕首只做出这一把?”
匠人恭敬回答:“回二爷,还有两把,不过这把最好。”
这年头都靠手工,有误差亦正常,但以清凌卫这帮匠人的水准,纵使有误差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你让人将所有加了金精的匕首拿过来,半成品若是方便的话,一起拿过来。”沈歌吩咐完匠人之后又让董小伍,“你去请荀哥,韶大哥,百里大哥,胡大哥他们一起过来。”
两人领命而去,一会众人都到齐了。
沈歌拿匕首给众人传阅,“刚造出样品来,大伙都是行家,一起瞧瞧。”
匕首放在托盘里递给大家传阅。
正如沈歌所说,在座的都是行家,韶信他们见过的兵器比一般人见过的银两好多,稍微掂量把玩几下,韶信他们便知晓这匕首的好处。
“这匕首真重,不过过瘾。”韶信挥舞两下,“真遇上对敌之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对面基本没活命的时候。”
“这匕首确实好,荀九他们用也合适,走南闯北的,有把好武器能省不少事。”百里宜把玩匕首,显然也爱得很。
胡奈青接过匕首看了看,评价道:“一大利器。”
沈歌转过头看荀飞光,“荀哥,你觉得如何?”
“可。”
沈歌提议:“既然如此,我们也别省,金精石先凿一半出来打造武器,诸位想要什么武器,直接与我们的匠人说便可。”
清凌卫附带的偏匠原本留在京都附近,沈歌将飞光学院提上日程之后荀飞光方将他们调过来。
荀飞光不仅将武器匠人调了过来,布匠,陶匠等大多数匠人都秘密迁居过来。他短期内并未回京都发展的想法,若是能在此处扎根,某得一个异姓王爵,那便好好谋划。
若是不能,就如沈歌所说一般,直接往海外避退,另外开疆拓土也并非不可行。
沈歌原本有些担心这般公然反叛是否会连累沈家村与吴夫子那头,荀飞光却道不必担心,以今上的性格与智慧,纵使真有那么一日,今上亦不会做那夷人十族的事,那般只会失民心。
当然,荀飞光并未打算单纯依靠今上的良心过日子,若真到了那日,他们的情报网络相比已建得差不多,到时定要提前将沈家村诸人与吴夫子亲友迁居过来。
现在说这些事还为时过早,他们虽有些出格,但无伤大雅,今上绝不会在此时便发作。再说,纵使京都那头真要一意孤行,他们也未必讨得了好。
得到荀飞光点头后,沈歌亲自去查看金精石,与荀飞光一起重新制定这一批武器的模板。
沈歌自个倒没要这批武器,他武艺稀松平常得很,对付一般人还能划拉两下,但对上一般人时往往不需要他动手。真正能突破重重防线抵达他身边的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若真有那么一日,他拿不拿武器都没什么两样,拿了反而是给人送菜。
沈歌自个不要,给荀飞光配倒挺有兴趣。
他亲自画出几张概念图,都是前世所见军刀中既符合他审美,又极其优秀好用的军刀。
这些图纸都由炭笔绘制而成,上面军刀棱角分明,冷酷异常,即使只看图,亦能看出这些军刀并非凡品。
清凌卫中匠人有限,在大量制作武器时只能尽力追求武器的效果,无法精雕细琢,若大规模做沈歌前世所见的那些军刀定做不来,不过做一把两把给荀飞光并非难事。
沈歌在征求荀飞光意见后,又给他设计了一把□□。
武器有“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之说,此时有精力,沈歌希望长短武器都能帮荀飞光配置好。
入春以来,天气一日暖过一日,沈歌两头忙,再一晃神已到暮春时节。
荀飞光某日将埋头在案头的沈歌拉出来,“大好春光,我们今年都未出来走走。”
“谁说?”沈歌下意识反驳,“插秧,放鱼苗,种桑养蚕,这些事都在田野中完成的。”
荀飞光伸手揽着他的肩,微微用力带着他往外走,“你这些都是忙碌,不叫出来走走。”
沈歌回过神来哑然失笑,看着他点点头,“这般说来我们确实忙了许久。”
不仅沈歌忙,清凌卫以及飞光学院中谁都没闲着,荀飞光与沈歌尤其忙。
沈歌忙的大多一些细致的实事,从营地前的护营河挖得太浅,春水一涨,水要漫出来,到刚养的小鸭被倒春寒冻死二三十只,这些都归沈歌管。
营地内并不是没有拿主意的中小头目,只不过沈歌乃总统筹,营地大小事宜他心中都有个谱,清凌卫上下信服他,大小事情都爱问他意见。有些事情见着虽小,但实际挺重要,比方养的小鸭被冻死的问题,若沈歌未吩咐去买,到时吃的时候纵使有钱都没地方买去。
荀飞光则忙营地中的大事,比如清凌卫招兵,现今清凌卫有五千多,三千多驻扎在南关府,此乃明面上的人。另外两千多则在百里宜手下,有的走商,有的扮成镖师,也有的在北边扮装普通山匪。
在外头的清凌卫大多乃后头陆续进来的新人,荀飞光将其交给百里宜与荀九操练,心中亦有暗地练兵之意。
作者其他作品
上一篇:公子在下,将军在上
下一篇:[清朝]“格格”有礼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