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子药罐子
人高马大的睿亲王,那碗一两口便见了底,足足吃了个七八碗才放下筷子。
“臣失礼了。”
夏景帝对着那空碗抬抬下巴,戏谑道:“饱了?”
“有七八分。”
这一本正经的模样惹得夏景帝失笑,“行了,吃饱了就该说正事了。”
夏景帝收起笑容,肃了面容,背手来回跺了几步,缓缓道:“胡奴投降,西夷臣服,靖宜威名远扬,至少十年内是不会有战事了。不过朕的定海神针总不能一直待在西北,这次封禅,一是昭告天下,二是宣扬国威,三则检验禁军战力。朕之前一直以为胡奴不可战胜,然而朕的睿亲王告诉朕胡奴并不可怕,亦可制于马下,如今的西北军可谓是大夏最强的军队,可离天子最近的守护之军羽林军不知战力又是如何?靖宜,朕的大夏,如今还有将来,这和平强大不能只由你一人带来,朕需要优秀的将领,源源不断的后备军替朕看守国门。”
赵靖宜心上微微一震,忍住没有抬头看皇帝,只是沉默着安静地站在原地。
夏景帝似乎颇为烦躁地皱起眉头,目光落在沉默寡言的侄子身上,最终嗤笑了一声,“宫外的流言朕未尝没有听说,不过……哼,只是些言过其实的危言耸听罢了。当初国难当头也未见他们赤胆忠心,如今没事找事的本事却是一个比一个行。你回京后,镇守西境和北境的大将人选在朝上吵了一次又一次,朕的头如今还疼着。西北你熟悉,你便推荐两个吧。”
赵靖宜回朝之前便知道西北的兵权肯定要被收回,不过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出,又整合后辛苦操练了三年才有如今威名的军队,不管他存着什么样的心思,总是不情愿的。
然而他没有想到夏景帝如此信任他!
心底顿时一片火热,然而赵靖宜毕竟曾是一方主帅,愈是如此愈是冷静,心念转动,很快便镇定了下来。
他抬手再次叩拜,沉声道:“皇上信任臣,臣感激不禁,不过臣向来只顾着打仗,倒是不清楚何人更适合些,如今没有战事,让百姓安居生活总是最重要的。”
夏景帝颔首,算是认同。
赵靖宜又说:“不过毕竟是边疆重地,面临着蛮敌,修建工事,筑建围墙也刻不容缓。一年前臣已经命人动工,若是选定了将领,臣认为还需继续下去,是以人选上臣以为熟悉西北为上。再者虽说胡奴已经写了降书,西夷俯首称臣,但毕竟蛮夷不可信,难保不会寻机生事,是以这位大将最好能镇的住,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赵靖宜看了夏景帝一眼,“这只是臣的愚见,皇上听过便罢。”
闻此,夏景帝长叹一声,回想今日梁王和蜀王前后脚地推荐自己交好的官员,那冠冕堂皇之语实在让他恨不得踢两脚。
“还是朕的侄子向着朕呐,不必多说了,你的副将宋淮州如何?”
“宋将军原为北境守将,臣第一次北伐,见他对胡奴所知较为详细,行军守备皆言之有物,是以提为副将,因作战风格沉稳为中军将领。家住柳州陈平,妻儿侍奉老母在下乡,托左邻右舍照顾。”
“倒是不错的人选,还有那个……张虎,如何?”
“张将军性子较急,打仗极为勇猛彪悍,为先锋官。家中已无人,听闻闹饥荒,都没留下来。此人嫉恶如仇,快人快语,却比较憨直,容易得罪人。若皇上选用他,需得另派一位温和思虑周全之人相辅才行。”
夏景帝思量着没有说话,良久才问:“可还有良将可推?”
于是赵靖宜又说了几个,皆是他手下的将领。
“皇上,臣所接触的无非是一直跟随臣的几位将军,虽品性可保,但皆是行伍打仗之人,臣认为不太合适。”
夏景帝摆了摆手,浑不在意,“你啊,就是太小心了,朕心中有数,不过老三老五没找过你吗?”
当然找过!不过两个人的面子如何给?还不如不给!
“两位皇兄推荐之人自是有其可取之处,不过臣皆未接触过,也不认识。”
这是夏景帝听到的最为满意的一句话了。
林曦安静地坐在书房里,就着灯火一边批改着赵元荣的作业,一边等待着赵靖宜。
自从那日与老师一方剖白之后,白老先生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对林曦更加严格,而一向喝茶坐中间的赵元荣,则开始水深火热之中了。
林曦有幸听过他的老师给赵元荣的讲课,那其中的内容隐含出来的深意,让他忍不住将那个猜想深入坐实。
赵靖宜究竟想要做什么?是不是他所猜想的?
“少爷,夜深了,您早些休息吧,王爷……王爷今日想必不会来了。”
圆圆剪了剪烛芯,让烛光更加明亮些。自从知道睿亲王跟自家少爷的关系,圆圆的圆脸便以眼睛可见的速度快速消退。整日整日的忧愁让周妈妈和团团也疑惑了起来,不过她依旧强忍着没说。
这幅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模样让周妈妈一度往歪处想,毕竟林曦十八了,大户人家的公子这个年纪早就有了屋里人。
圆圆回想起当周妈妈问及她愿不愿意的时候,赵靖宜那冷若冰霜的脸瞬间强行映入脑海里,连带那摄人的气势光想想都压迫地让人透不过气来。
圆圆哪敢跟睿王爷抢人啊,恐怕刚有了那念头,自己已经悄无声息地死在哪个角落了。
只是她真看不得林曦未此相思若苦,今日曹公公明明说睿亲王会过来的,可如今连个人影都没有。
“你若困了,便先去休息吧。”
林曦批改完赵元荣的作业,又从旁边取来一本书看起来,似乎极为耐心。
圆圆哪能睡得着,便伸手摸了摸林曦茶杯,“少爷,茶水凉了,奴婢为您再换一杯热乎的吧。”
说着圆圆便出了书房,然而冷不丁地差点撞上一个人影,不过那人身手敏捷,一把将圆圆扶正了。
“圆姑娘。”
那人影抱拳见礼道。
圆圆站直身体,抬头看清了人影,却是赵靖宜身边的卫甲,惊讶道:“是你啊,你们王爷呢?”
卫甲看了看书房的灯火,小声带着歉意说:“王爷本在路上了,可宫里来了圣旨,宣王爷进宫,至今还没回来呢,曹公公派我来给林公子报个信,请他见谅。”
圆圆嘟了嘟嘴巴,“我们少爷都等到现在了。”
说着便转身进了书房通报去了。
卫甲硬着头皮讲完缘由,看着林曦的面容在烛光下一明一暗,心里有些没底。
当初王爷后院的那些若是不如意,可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摔东西或扮伤心哀愁都有。
而这位可是心尖尖上的,更加不得了。
然而林曦却挑眼看他,“说完了?”
“是……”
“我要歇息了,你回吧。”
林曦合上书本,出了书房,招呼着圆圆给他更衣洗漱。
卫甲讷讷地站在原地,许久才悄悄地离开。
他觉得林公子一定是生气了,他家王爷之后不太好办。
不过苦逼的睿亲王还在养心殿陪着他的皇帝伯父谈公事,出宫时辰暂时遥遥无期。
要不容易提心吊胆地说完,心里火热,带着一点点感动,准备离宫,却忽然见夏景帝犹豫中带着兴奋说:“朕在位已愈二十余载,却从未出过京城一步。朕坐拥万里河山,却从未真真见识过。靖宜,朕有意封禅之后南巡,你以为如何?”
夏景帝暗暗地搓了搓手,一脸期待地看向自家侄子。
赵靖宜沉默着,真想学他家林曦呵呵两声。
第104章 半夜私会佳人时
赵靖宜沉默地等待皇帝陛下兴致勃勃地讲述他的南巡愿景,一路从泰山而下向南游山玩水,不,体验民情。
也就是说还想微服私访!
这打哪儿来的歪念头?赵靖宜忍不住看了来公公一眼。
来公公真是有苦说不出,他是想劝,但也得听得进去才行啊!
脸皱成一团苦兮兮地摊了摊手,偷偷地伸出三根手指头,转眼又若无其事地扶着拂尘盯着自己的脚面。
自从胡奴战败之后,夏景帝的行事已不像曾经那般小心谨慎,封禅一事敲定之后,自信更是极具暴涨。在别有用心之人稍加撺掇之下,这事儿基本算定了。
如今夏景帝虽询问赵靖宜的意思,但不过是要一向靠谱的侄子支持罢了。
“靖宜怎么不说话,可是觉得不妥?”夏景帝皱着眉看他。
说了这么多,一点反应也无,赞同或不赞同从那张冷肃的脸上看也看不出来,哪像自己的儿子,刚提个醒头就能识趣地接下去,只剩下满脸兴奋和儒慕之情。
不过夏景帝也知道蜀王和梁王的德行,算不得真,若是这靠谱的侄子也赞同甚至只是不反对,他都觉得明日面对朝臣更有底气一些。
既然劝阻无用,他又何必扫兴呢?
赵靖宜说:“皇上既然要南巡,沿路各级官员少不得要接驾,路线要如何安排,便尤为重要,所有一切皆以皇上安危为先。另有随驾后妃及官员需得另派送回京城,人手如何分配也得细细考量。不过这些倒是不急,等皇上拟定巡查地方,再做打算不迟。麻烦的则是……”
一听这话,夏景帝便眉目舒展了,和颜悦色地问:“麻烦什么?”
“谁留守京城。”
赵靖宜丢下一个炸雷之后,便留着夏景帝思索,踏着月色出了宫。
来公公送他出了养心殿,脸上愁苦地说:“王爷倒是走的干脆,皇上怕是要寝食难安了。”
赵靖宜停了脚步,转头看着这位老公公,此时月光下隐晦处,他的表情看不大清,只听到一个异于平常的温和声音。
“本王不过就事论事,公公伴驾多年,当知定有这么一日,皇上若执意南巡,朝臣们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早些提出来,也让伯父心里有个底罢了。”
闻言来公公缓了脸色,“王爷的用心,皇上定能明白的。”
赵靖宜一笑,嗓音低沉,“本王也有私心。”说着抬高了响声,“公公不必送了,进殿服侍皇上吧。”
来公公微微弯了弯腰恭送道:“王爷慢走。”
赵靖宜看了他一眼便大步离去,不过还未走两步又转身说:“来公公似乎与曹公公同乡,年岁也相仿?”
来公公不明就里,不过还是停了脚步回答,“是,咱们都从陈州吴家村出来的,曹公公还大杂家一岁。”
赵靖宜点了点头,似漫不经心地说:“曹公公曾跟本王提过,他年岁大了,也没有子侄,便在陈州阳山下盖了个院子,种些果树蔬菜,养些鸡鸭,将来用作养老,不过一个人终究寂寞,不知道将来公公愿不愿意与他做个伴?”
闻言,来公公的心跳顿时快了些,伴驾到如今他已到了极处,皇帝在慢慢变老,皇子们一个个年岁渐长,那一日的改天换地终究不会太远,若能平安度过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在来公公看来,睿王爷如今圣眷正浓,与两位皇子也相处融洽,还不让人有左右逢源之感,当然凭赵靖宜的功绩和地位,也无需这般,自是最最可靠的人了。
如过将来赵靖宜能拉他一把,他能寿终就寝的希望就更大了。
想到这里,来公公立刻笑如雏菊,脊背下意识地弯了弯,玩笑道:“那感情好,老奴与曹公公可是三十年的交情,当初一同在太后娘娘面前当差的。那老货倒是打得好主意,连养老的地儿都找好了,亏得王爷这般体恤的主子,今后老奴少不得舔着脸劳烦王爷了。”
连自称都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