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结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耽美 >

萨拉热窝狙击手

作者:江亭 时间:2021-02-21 01:03:51 标签:强强 HE 历史 战争

  ——联邦的高官名流们特别喜欢美国车。
  一个穿军装的中年人从车上下来:“林奈·列弗?”
  林奈看到了他的军衔:“是。”
  中年人和他握手:“桑切斯·贝尔拉莫维奇,我们进屋谈吧。”
  屋子里并不比外面暖和,壁炉很少用,连柴火也不多。林奈用大铁壶煮了点咖啡,并找来了一只搪瓷杯子,贝尔拉莫维奇定睛看见那上面印着的铁托头像,拒绝了。
  “要找到你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客人调侃道:“这简直是个鬼地方……”
  林奈站在暗处打断他:“有话直说吧,上将。”
  贝尔拉莫维奇没介意他的无礼:“我需要你帮一个忙。”
  林奈做了一个请说的手势。上将的助手递给他一个文件夹,林奈没急着翻开。
  上将自顾自地说道:“军部最近得到可靠情报,‘乌斯塔沙’②现任第二号人物出现了,他准备出席一场音乐会。我需要你来执行这个刺杀计划,我和我的行动组会配合你。这是一次秘密行动,由我直接负责领导策划,不会有任何正式公开的记录,以免舆论上的麻烦。”
  林奈仿佛听不懂:“您找错人了,我是边境巡防员。这种事您应该去找特种部队。”
  上将挑眉:“你不愿意做?”
  林奈把文件推回去:“您听到了,我只是一个边境巡防员。”
  上将指了指茶几上的电话:“可以借用一下吗?”
  林奈点点头:“您随意。”
  贝尔拉莫维奇拨通了电话:“接边境巡防部……噢中尉,晚上好,我是桑切斯·贝尔拉莫维奇……不必客气,我们长话短说吧,我需要你手下一个小伙子,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对,他叫林奈·列弗……是的,好的,谢谢。”
  然后他挂了电话:“好了,你现在不是巡防员了。怎么样?”
  林奈用阴郁而冷静的目光回答了他。
  上将翘着二郎腿,好整以暇地打量他:“林奈·列弗,塞尔维亚族,毕业于南斯拉夫皇家军事科学院,19岁公派英国SAS特种训练项目,21岁回国任‘特种任务连’③狙击手,90年去过克罗地亚,获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两次,并打破两公里半射程最佳狙击记录,至今该记录无人能破。你是联邦的王牌狙击手、整个人民军最优秀的特种兵。边境巡防员?呵,你真的以为你会在这深山老林山里呆一辈子吗?”
  狙击手面无表情地把咖啡喝了:“我觉得现在的生活也挺好。”
  上将站起来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年轻人,不要被暂时的挫折击垮。我也被贬过,哪个地方没有些嫉妒英才的小人呢?我们作为军人的,格局应该大一些,国家培养了你,你就应该报答。军令一下,即刻前往战场,为了祖国,也为了民族……”
  说到这里,上将挺腰捏拳:“为了实现‘大塞尔维亚’这个共同的、伟大的目标!④克罗地亚人算什么东西?嗯?斯洛文尼亚那种小地方当初是谁庇佑了他们?一个个养不熟的白眼狼!还有那些无法无天的穆斯林,谁当初把冬奥会的举办权让给他们的?那本来应该是我们的荣誉!⑤”
  狙击手钴蓝色的眼睛一动不动。
  但上将敏锐地捕捉到了某个一闪而过的凶猛的光斑,他将文件重新递上:“我们都会死的,林奈,反正我是要死在沙场上的,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打算。我不知道,在弥留之际想起未能为民族的大业尽力,你会后悔吗?”
  林奈低头看了看文件袋上深色的“机密”印章,过了一会儿,终于翻开。
  里面有人物照片、档案资料、音乐会门票和节目单。他看到门票上的剧院地址,因为那个城市的名字眉头微微蹙起:“萨拉热窝?”
  上将本来已经要出门了,回头给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噢,你会喜欢那儿的。”
  (1:“对岸刮起一股新鲜的、清爽的风儿,不消片刻就能到达这里。”中“对岸”指已经独立的罗马尼亚国。“对岸的风”暗指独立的思想从罗马尼亚传到了南联邦境内,接下来还会有其他民族继续独立。
  2:“乌斯塔沙”:克罗地亚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组织目标是为了让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独立。
  3:“特种任务连”:南斯拉夫人民军特种部队反恐分支。
  4:“大塞尔维亚”:即大塞尔维亚主义,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由塞尔维亚人控制巴尔干半岛西部并建立统一国家。
  5:“冬奥会举办权”指1984年的萨拉热窝冬奥会,当时还属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时期,为了表达多民族团结统一的美好愿景,本来应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办的冬奥会,被联邦总统铁托指名换到了萨拉热窝。因为萨拉热窝是当时南联邦民族最多元化的城市。)


第3章 狙击行动
  有一种说法是,二十世纪是属于萨拉热窝的。①
  林奈以为实在是“过誉”了,但他不得不承认在提及这座城市时难免的紧张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让他有这种羞愧启齿的焦忧、隐痛。它像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原生家庭,每个南斯拉夫人都知道难以逃脱。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年纪几何,无时不刻,他们还是要面对萨拉热窝。
  下飞机后,气氛明显发生了变化。萨拉热窝机场只开放一道大门作为出口,两辆庞然的坦克左右列在迎宾队的头阵,荷枪实弹的军人把整座大楼包围了,他们检查所有车辆、行人的证件。接送平台上装扮拙劣的便衣警察看报纸、喝咖啡、聊天,他们好像忘记了,在一条军警比平民还多的街上,紧张恐惧和春天里无处不在的花粉一样浓郁,平民是不可能有兴致享受闲情的。
  林奈佯装小心翼翼,他作一副大学生打扮——书包、球鞋、脏兮兮的棉袄和装模作样的眼镜。的士司机接上他,他留意着司机的口音,用波什尼亚克方言说:“去国家歌剧院。”
  司机把他当成了同族人,车上的气氛明显松快些。
  “大学是不是已经停课了?要我说,现在可不是上大学的好时候。”司机聊道:“我侄子考上了法律系,可现在法律有什么可学的?你看看这遍地的暴动、杀人,法律管用吗?”
  林奈挑眉:“杀人?”
  “可不是?昨天又死一个,这些塞尔维亚暴徒!第八个了,这已经是第八个受害者了!”②
  “塞尔维亚人杀的?”
  “不然还能有谁?他们还有谁不敢杀?”司机很愤怒。
  林奈选择沉默以对,这时候他不想讨论民族问题。
  司机以为他是过于悲愤以至于说不出话,好心提醒他:“你也要注意安全呐,小伙子,别去那些塞尔维亚人呆的地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小命丢了。”
  “谢谢。”林奈向司机道了谢,他在歌剧院的对街下了车。
  这时候还早,咖啡店里还有早餐卖。林奈买了咖啡和面包圈,挑了一张露天的桌子一边吃一边观察街道。
  萨拉热窝和他记忆里的样子没有太大变化。这个版本的城市是89年冬奥会的时候更新的。为了筹备盛典,政府大兴土木,给城市的基础建设做了系统性的升级调整。所有东西恨不得都是新的,马路、高架桥、酒店商厦、滑雪场……旧有的居民楼也要涂脂抹粉一番才好出来见客,有的粉刷工程太匆忙,像第二天要面对上级检查临时抱佛脚的小学生,腮帮子上两团严重缺氧似的、红得掉渣的大太阳。
  那场冬奥会是这个行将就木的联邦的最后一针强心剂,它带来了短暂的经济蓬勃和腾飞。萨拉热窝成为旅游热点城市,进入全世界人的视线。至少在1984年,所有南斯拉夫人的确充满了希望,他们相信萨拉热窝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关于这种救急式的美和幸福,都是千真万确的。
  林奈把注意力放在工作重点上。他是来观察歌剧院的。

上一篇:亡瘾

下一篇:高烈度友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