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结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耽美 >

《附庸风雅录[出书版]》完结

作者:阿堵 时间:2020-02-13 20:26:45 标签:

  为免来回奔波,司机老包建议在韩城当地宾馆住一晚,一个电话过去,万事妥当。胡以心客随主便,不再做无谓争执。韩城最重要的内容,是参观太史祠,瞻仰太史公陵墓。汽车穿过市区往南,直奔城郊韩奕坡。

  到了地方才发现,说是“坡”,实际是座陡峭悬崖;说是祠堂和陵墓,实际是个错落有致的庞大古建筑群。山门、牌坊、祠院、寝宫、享堂、配殿、陵墓,一级级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石砖古道蜿蜒屈曲,雉堞古墙回环围拱,自山下仰望,顶天立地,雄浑肃穆。

  学生们赞叹不已。一个男生道:“啧啧,这才配得起太史公千古之名啊!”

  之前从市区过来,到处是仿古街道铺面,即使将近年关,游人依旧熙熙攘攘。此地人数也不见少,五色龙纹彩旗从市内一路插过来,沿着山道直插到峰顶碑林,平添许多喜气。

  洪鑫垚帮着老师给大家分配食物饮料,又主动替胡以心扛东西,越来越有主人的样子。方思慎记得妹妹的教训,时不时提醒自己关照学生状况,也过来积极帮忙,摆出老师的样子。

  预备登山,胡以心扛着国一高的旗子领头,马主任和她一起带路。洪鑫垚走在学生队伍最末,方思慎则跟在他后边压阵。司机老包开车辛苦,躲在车里补觉。

  从山脚到祠堂,不算太陡,路也以坡道为主。石砖坑坑洼洼,那是常年踩踏碾压留下的痕迹。一个学生回头问:“方老师,您看这石头多少年了?”

  方思慎笑:“这可不知道,就是专用仪器也不见得能测量准确。石头的磨损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硬度,走多少人多少车,什么重量和频率等等。”

  “这不成物理课了吗?”

  “学问本身并没有界限,只是看用在哪里,怎么用而已。”

  那学生抬头望望山顶:“就冲这气派,谁也不信太史公不是韩城人啊!”

  在河津待了三天,学生们难免先入为主,认定太史公籍贯应该在河津。此刻到了韩城,身临其境,却又被眼前实景震慑住。这么多古建筑,这么多来瞻仰的人,这么一座雄伟的韩奕坡,名副其实铁证如山。

  马主任隔得远听不见,洪鑫垚可听见了。身为一名河津人,没理由沉默,反驳道:“假的不做得跟真的一样,谁信啊?”

  方思慎眯眼眺望层层叠叠的建筑物,道:“这些东西看起来热闹,确实以后来仿建的居多。你们先把所有木制的部分去了,然后把水泥的去了,再把明显颜色新鲜,棱角分明的去了,最后对比脚下砖头,把比这砖头新的都去了。”

  附近几个学生都学着他的模样看起来。洪鑫垚看了一阵,撇嘴:“全是西贝货,啥也剩不下!”

  一个学生皱起眉头:“老师,我看这些建筑,有一些年代也很久的样子。如果太史公确实没有埋在这儿,为什么后人会修这么多纪念物?”

  “这问题问得好。”方思慎边走边说,“《太史公书》因其‘不虚美,不隐恶’,直言当朝统治者得失,在太史公生前和死后相当一段时间里,都等于是本禁书。但是一百多年后班令史写《前汉书》,已经不吝于溢美之词,作了篇《太史公列传》。我们不妨猜测,从这时候起,太史公逐渐得到官方和民间的公开尊崇。韩奕坡此地出现太史公祠墓,据文献记载,始于西晋,这时距离太史公去世已经四百多年了。”

  “明白了!这就是所谓‘名人效应’。不管太史公当初是死在这儿还是埋了双靴子在这儿,都得弄个什么东西纪念纪念。亡羊补牢,也不算晚。”那学生反应快捷,词锋也颇利。

  洪鑫垚家乡自豪感上来,接道:“说不定这四百年里,原先河津的坟墓因为黄河泛滥冲走了,一般人不知道,把这假的当成了真的。”

  他这么一说,几位听众也觉得有道理。

  方思慎道:“第一个正式提出太史公籍贯为韩城的人,是唐代学者张守节。不过他说这话的时候,距太史公之死已有八百余年。这八百年里地理形貌、地名沿革都可能变化,他说‘龙门’是韩城,尚需考证。而且,此一时彼一时,太史公名垂青史之后,谁都希望有这么一位荣耀的同乡,张守节本人的籍贯就有几分可疑。可惜关于他的生平也没有详细记载。”

  洪鑫垚从方思慎的话里听出点儿暗讽的意思,又觉得人家可能不过就事论事,是自己太过敏。

  “这山上的建筑,即使当初西晋建的也只剩遗迹,差不多都是宋代以后仿建或新建的,距太史公生活的年代已达千年之久。要说哪儿房子气派哪儿就是太史公的家,恐怕难以服人。韩城是由秦入晋的入口,关中要冲之地,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到这儿比到对岸方便多了,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历代来此凭吊瞻仰的人比河津要多得多。”

  一个学生忽问:“那有没有可能,太史公死在这儿,因为过河太麻烦,家里人就把他埋在这儿呢?”

  方思慎摇头:“叶落归根,遗骨还乡,是最隆重的大事。除非这地方真的是故乡,否则岂止隔一条河,哪怕千山万水也是要送回去安葬的。”

  洪大少觉得这话变相肯定了太史公属于河津,心中暗暗高兴。

  进入祠堂,学生们分散参观,多数都跟着马主任听故事去了。洪鑫垚看见陈列柜里摆着竹简《太史公书》,问方思慎:“那玩意儿是真的吗?”

  方思慎走过去,扫一眼便道:“这就是现代制作,连仿古都不算。竹片整齐划一,清漆透明匀净,系的尼龙线,明显是工业产品。字迹如此工整,喷墨印刷的。”

  洪鑫垚低头看看,也发现自己的问题太白痴,却又不死心,追问:“那要是仿古,能看出来?”

  “分什么情况,有的能看出来,有的看不出来。”想起之前答应给他解释竹简造假的事,几天相处下来,这号称学生的人实际比自己这个老师要有城府得多,何况时日已久,说点常识没什么关系,便道:“一样东西,不管多么特别,总会打上地域和时代的烙印。”看洪鑫垚听得认真又有点费劲,慢慢往直白了讲。

  “比如一枚竹简,我们推断它属于汉代的河津,凭什么呢?竹简上多少会带有泥土,通过分析土质成分,就能得到一个证据。河津并不产竹子,那么当时竹简以什么地区的竹子为原料呢?通过验证材质特征,可以得到另一个证据。至于年代的测定,虽然现有技术还做不到十分精确,误差也可以控制。另外,竹简上有字,写字的墨和竹子是否同龄?这又是一个重要佐证。”

  洪鑫垚点头。

  “这些都是看不出来的,得有机器才行。但是材质的色泽形状、字体的风格内容,这些肉眼就能辨别,有经验的专家据此也能看出很多东西来。”

  “那到底是真是假,不就有办法分出来吗?”

  方思慎摇头:“如果有人存心造假,而碰巧这个人又非常懂行,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簍-u,n镏侍跫驼婵赡茏龀鲆约俾艺娴闹窦颉<偕栉沂掷镉泻捍衿热绱优阍岬闹衿魃仙⒙湎吕吹模野阉鞒芍窦颍躺衔淖郑绻泄拍幕埃锤茫缓笳腋龊鲜实牡胤铰褚欢问奔洌倥銮赏诔隼础?/p>

  “那就可能既看不出来,机器也查不出来了吧?”洪鑫垚点头表示明白,又问,“费劲巴力地,搞这么个假玩意儿做什么?很值钱吗?”

  “有多值钱,现在还说不上。不过自从‘金帛工程’大规模收购古玩市场和民间的竹简,价钱确实节节攀升。但是它们最大的价值,还是学术上的,可以与现有文献互为参照……”方思慎心想:古文献研究到如今,可说精深熟烂,要出新成果、大成果,获得新材料是最佳捷径。所以某些人才会铤而走险,没有材料便创造材料,希图借此标新立异,一鸣惊人。

  不再往下深入,换个方向解说:“上面的假设,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更具体的就说不上来了。因为我不做田野考古,主要整理分析文献。挖墓、发掘遗迹等野外作业,我是不会的,只看简帛摹本和拓片——就是将竹木简、丝织品上的文字照样描下来,还有石碑青铜器上的文字用纸复印下来,我看这些东西。”

  “那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是从摹本字迹上看出一点问题,就想瞧瞧竹简原件。其实凭肉眼并无法确证,只是没想到,撞破了现场交易。”

  “咦,人赃并获啊!这你还吵不过别人?”洪鑫垚心道:太笨了。

  “人么,随口说出的话当场就可以否认,至于赃,连机器都不一定能分出真假,我怎么证明?”方思慎讲的这些,论战文章里都有,不算秘密。区别只在于听者立场转变,相信的部分不一样了而已。

  “你不会骗他们说你录了音拍了照,让他们自己着急露马脚?或者叫上帮忙的偷偷跟踪,连老窝一起端掉;要不安个窃听器也行……”

  方思慎不跟他胡搅蛮缠,只道:“你这都歪门邪道,不管用的。”

  “不管用?你都没试过怎么知道不管用?”

  过祠堂往上,向陵墓进发,山势越来越陡。石阶仿佛一条花边缀在悬崖上,悬空一面仅有高及腰间的石柱牵着铁索,险峻非常。下山的人靠崖壁行走,上山的人抓铁索攀登。人多的时候,双方还得互相让一让。

  依旧是胡、马二位领头,洪、方两人押后。

  石阶表面不平,前方的男生突然歪了一下。洪鑫垚冲上一步拉住他,斜挂在肩头的背包立刻甩了出去,坠往崖底。

  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见一个身影一闪一顿,定睛看时,方思慎左手抓着铁索,一条腿踏在石阶沿儿上,一条腿踩在崖边草根蔸上,右手臂长伸出去,堪堪捞住背包带,就这么以近乎空中飞人的姿势定在那里。

  “接着,拿稳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