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系统
要知道这项研究,集合的可是他们国内最优秀的科学家们!
“我认为比起语言解释,实际的行动更能证实我的能力。”卫书洵撸起袖子:“把你们最近的研究资料给我。”
俄罗斯方递给卫书洵一份资料,他们现在卡在脱离仓的延时相移反馈上。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火箭在预备脱离时不能及时反馈数据,控制台将无法准时发布脱离命令,导致火箭偏离轨道甚至坠毁。而这个问题,他们已经研究了一个多月都没有进展。老技术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三级火箭,偏偏新技术研究不出来,幸好韩国给了三亿美元研究经费,俄罗斯才咬咬牙,花一亿美元把中方的航空科学家请过来,打算让他们帮搞定剩下的研究。
因为合同上已经说明了要帮助俄罗斯研究,直到三级火箭完成,这也是工作内容之一,但卫书洵这里有好几个解决方案,他需要考虑的是,自己提出的技术不能超出这个年代,否则就是白给俄罗斯干活了。
阿历克赛见他看着资料沉吟不语,质疑:“怎么样,你能解决吗?”
他对过于年青的卫书洵也非常不信任。
“应该,我先试试看,给我工具。”卫书洵在脱离仓前蹲下,见没人对他的话有反应,不耐烦的说:“把曼普宁冷轴机拿来!”
见他说出了适用工具,不像完全无知的模样,俄罗斯方才把工具给他。卫书洵对着脱离仓研究了一会,确定了两个实用方案,抬手叫来邓宁维,小声的问他:“我有两个解决方案,你听一听哪个合用。”
邓宁维防备的看了看旁边的人,把卫书洵拉到一边:“说。”
“一个是高斯单脉冲的方法,还有一个是宽频偏震传输,没有时间说太多,你觉得哪项技术比较耳熟?”阿历克赛已经怀疑的靠过来了,毕竟在同一个实验室里,他们不可能不让他听。
“……”邓宁维瞪着卫书洵,突然用力掐他脖子:“我没听过宽频偏震传输技术。”顿了顿,小声说:“回去写给我。”
这么说,宽频偏震传输是以后的技术了,要保留。
了解后,两人转回来,对阿历克赛笑笑:“我们已经商量好解决方案了。”
阿历克赛瞪大眼。
就这么几分钟?!
虽说脑中已经有了完整方案,实际做起来还是有偏差的,而且卫书洵也不打算一下子就解决,不困难一点,怎么对得起那一亿美元?
但对俄罗斯方来说,一个下午就能看到一些进展已经很不错了,这一亿美元虽然心疼,但花得值。
唯一让人不爽的就是卫书洵,虽然这些解决方案多是他提出的,但他每次都要跟邓宁维嘀嘀咕咕后才说出来,在俄罗斯研究员看来,分明是邓宁维提出解决方案,他复叙而已,根本一点用都没有。
第一天的工作结束,众人一起到餐厅就餐,偶遇在餐厅的韩国研究员。这群研究员基本也是三十多岁左右,被国家特意挑选到俄罗斯参与火箭研究,自然也是国家精英级别,每人脸上都带着自信和不经意的傲慢。
看到中国的研究员,他们热情的过来攀谈。虽说没恶意,但语话中透着满满的骄傲:“我们正在和俄罗斯合作研究火箭,因此国家特地派我们来帮助俄罗斯,你们呢?看你们都那么年轻,是来学习的吗?”
他说的是英语,这里大部份人都能听得懂,卫书洵忍不住想笑,勉强忍下的结果就是呛到了:“咳咳、咳咳。”见韩国研究员看向他,他急忙摆手:“你们继续,继续,不用管我。”
他习惯说中文,那韩国研究员露出鄙夷的神情,继续用英语问邓宁维:“听说你们也是来学习火箭技术?也许我们可以私下交流交流。”
邓宁维放下刀叉,假假的笑了笑:“当然,我很乐意,等韩国的火箭发射成功以后,我必定要向各位请教,第一次发射火箭的心得。”
作为已经发射过N多次火箭的国家,还真不记得“第一次发射火箭”是什么心情了。
韩国研究员们很生气,本来是想要从中方这里探听技术的,结果被嘲讽了,于是气哄哄的起身离开。之后再见到中方研究员时,就只剩下愤怒的瞪视。
某方面来说,这些人真的很没有城府,难怪在俄罗斯那么久,一点没偷到技术,脸上想什么都写着了,俄罗斯没防备才怪。
反倒是俄罗斯这边,在发现卫书洵和邓宁维两人经常一起嘀嘀咕咕后,立即行动,终于找到机会偷听了几句。在听到卫书洵问邓宁维“你觉得用光场量子激发还是用环形激光振旋比较好?”
“有什么差别?”邓宁维问。
“光场量子激发大概能达到2.6NTZ/秒,环形激光振旋能达到1.8NTZ/秒。”
躲在一台仪器后偷听的阿历克赛瞪大眼。
他们今天研究的是发射器的速度,目前在国际上已知最快的是美国的发射器,能达到 2.2NTZ/秒,据说中国的发射器更快,但中国没有公布过数据,因此无从考证。
他们居然能达到1.8NTZ/秒?
按照地空导弹1200M/秒计算,中方完全可以在美方拦截前击中目的地!如果这些技术已经全部用于军事,那么中方的军事武器比他们估计的要强多了。
这些想法也只是一瞬而过,因为邓宁维已经毫不犹豫拍板:“用光场量子激发。”
“但2.6NTZ 会不会太慢了?”
“关我们什么事,能用就行了。”
“不行!”阿历克赛激动的从仪器后站起来,大声反驳:“ 2.6NTZ绝对不行,要用1.8NTZ的!”
他一激动,说的是俄语,怕卫书洵听不懂,还重复用中文说了一遍。
邓宁维冷冷看向他:“你偷听我们说话?”
“不,我只是刚好在这里工作。不管那个,你们怎么能这么卑鄙?”阿历克赛大声指责:“我们花钱请你们来帮忙研究,你们怎么可以保留技术,即然能达到1.8NTZ,却故意给我们2.6NTZ的技术,太过份了!”
他的中文不利索,激动之下说的还是俄语,俄罗斯研究员听到都哄动了。发射器速度代表的不仅是火箭发射速度,移到军事上,就是导弹发射速度,目前国际上还没有1.8NTZ这样的速度,已知的最快是美国的2.2NTZ,怎么不让他们激动。
邓宁维据理力争:“当初谈合作时,说的只是帮助你们解决问题,而不是必须提供最新技术,以往我们合作时,也从没要求你们提供最新技术。当然,你们可以逼我们说出来,但是你们确定要挑起两国战争吗?”
虽然很心动,但俄罗斯这边还真不敢做什么,于是直接向上面汇报。不久卫书洵接到李部长的电话,先是骂他:“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可以让发射器达到1.8NTZ/秒!”
卫书洵很冤枉:“我没想起来……”他学的技术太多太杂了,不是在研究中刚好碰到某个问题,根本就想不起来。
李部长叹了口气:“我是想让你稍微震惊一下他们,不是让你惊吓他们……算了,你还可以让速度再快一点吗?”
卫书洵点头:“当然。”
学习机的资料中,1.8NTZ/秒已经算慢的了,不然他也不会拿出来用。
“那就行,等你回来给我写个报告。”
“啊?又是报告啊……”卫书洵抱怨,他这里已经欠邓宁维好几个报告了。
虽然俄罗斯一直藏着核心资料,但他们的研究方式和中方完全不同,卫书洵学到了很多,也触发了很多灵感。于是每次问邓宁维,邓宁维都瞪着他,说:“回去给我写一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