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邪之恶灵猎人
我们三个互相点了点头,准备找个地方藏起来,晚上悄悄借走那水滴瓶子。
我们转悠了半晌,下午四点的时候,展厅的灯突然灭了。这展厅本来是背阴面,光线并不好,原本像商场一样常年开着日光灯。这会儿突然灭掉之后,整个展厅陷入一片昏暗之中。
保安人员先是一愣,继而赶紧从我们面前匆忙跑过去。基本上是冲着那些比较值钱的真品去了。而这个时候,那个水滴玉石瓶子便空落落地出现在我们视线之中。
“怎么回事?没人管这个么?”我对冯小泠低声道。
冯小泠说道:“这瓶子的介绍上说,是蓝田玉石的瓶子而已,说是古代嫔妃用来盛放香料的东西。但是实际上这瓶子的根本功用不是这个,也没有那么平凡。”
“帮我放风,三分钟搞定。”冯小泠说着,将戴着戒指的手放到那玻璃上去。我知道她戴着的是割玻璃的那种特殊戒指,你妈,一副盗贼相。
但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眼前黑影一现,一个人影落到那玻璃柜子上去,而玻璃应声而碎,里面的瓶子瞬间消失。
这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发生得太快,吓了我个半死。因为那速度快得,简直让我没看明白那影子是人是鬼还是妖精。
那影子瞬间又消失了。冯小泠随即反应过来,即刻追了出去。这个时候,我听到一阵脚步声传了过来。宫澈拉起我就跑:“赶紧,别被人当作嫌疑犯带走!”
我一听,赶紧跟着他撒腿就跑。之后就听身后一阵呵斥声。我不必回头也知道是展览馆的保安们追了过来。
没想到冯小泠一女的,跑起来不比男人慢。我跟宫澈紧赶慢赶才追上她。
幸好我们都是逃过命的主儿,逃跑起来驾轻就熟,不多会儿就将那些三流保安给甩掉了。
我们出了故宫之后,见冯小泠上了出租车,也便拦下一辆出租车,跟着冯小泠的那辆一路追过去。而冯小泠似乎在追那个黑影的出租车。我们的出租车一路飞奔,当然,基本上越过容易堵车的地段,最后从宣武区沿着宣武门外大街一直向南,
竟然来到一个著名的地方,北京菜市口。之后,冯小泠坐的那辆出租车突然停了。
只见她突然打开车门走了出来,四下观望半晌。
我见她下了车,也赶紧从出租车上下来,问道:“怎么了?”|
冯小泠恨恨道:“让那东西给跑了!”
“那东西?”我问道:“不是人么?”
“不像是人,”冯小泠脸色有点难看地说道:“人没有那么快的速度,而且,没有呼吸声。”
听到这里,我已经觉得有点凉飕飕的了。青天白日的,不可能是鬼,那会是什么,僵尸?丧尸??
我们三个人茫然站在街头。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一阵冷风吹过,不由打了个寒噤。
这时候我才知道我们是切切实实站在了菜市口。但这地方都是马路,那个人,或者鬼,竟然在这么空旷的地方消失无踪。
北京菜市口是个著名的地方,老北京的的哥们可能会告诉外地人:“这就是以前推出午门,午时三刻砍人的地方,这地方可阴了,不干净。”
经过口口相传,久而久之,菜市口成为了一个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方。很多鬼故事的发生都离不开菜市口这个地方。
有故事称,由于菜市口附近游离着太多冤死的恶鬼幽魂,所以在这个地方不能吃肉,而且也不能买房子,因为鼎鼎大名的谭嗣同故居就在菜市口附近,就因为谭嗣同在这附近住,造成了他最后必然要死在菜市口这个地方,甚至有些鬼故事还会引用谭嗣同的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用以进一步说明这一故事的可信性。
其实,根据史料记载,谭嗣同并没有在这里买房,只是居住在一个同乡会馆当中,百日维新时,谭嗣同甚至是住在紫禁城的。你妈,住在紫禁城,碉堡了。
话说,老北京菜市口管杀人,那些被宰了的犯人没家属领尸的就都埋到五道口来,所以也有“菜杀五埋”的说法,在地质大学建校前,也就是一直到上世纪40年代,五道口还是片乱坟岗。听说这边盖楼挖点死人骨头出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老住户估计都知道这事。
其实有关菜市口的传说还有很多。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这么一家裁缝铺子,就住菜市口。有一年,菜市口外砍死了一个乱党。当天晚上,裁缝铺掌柜睡着正香,突然发现屋里有人走动,心里一想,八成闹贼。可又一想,这贼就让他闹吧,反正我这屋里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就眯缝着眼睛瞅着,这贼摸索了一会,倒也懂事出门随手把门给关了。第二天,掌柜起床看看丢没丢什么东西,一收拾发现自己的针线笸箩不见了。就在这时外头有人喊:掌柜快出来看看吧。掌柜出门跟众人到荒郊一看,昨天那个斩首的人,脑袋和身子连在了一起。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细细的针线痕,旁边就扔着裁缝铺的笸箩,相当惊悚。
想到这里,我不由摸了摸我的脖子。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脖子后凉飕飕的。
北京的鬼故事与其它地方不同,最主要的是人们对于封建统治者的距离感以及恐惧感。北京城,天子脚下,这里的人民其实是最接近封建君主的,然而距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其实还是挺远的。由于在历史上,清朝应该是紫禁城最富丽堂皇的时候,而同时,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比较残酷的朝代,那种对于统治者以及贵族的恐惧也比其它朝代强很多,因此,即便他们死之后,这个地方仍然代表着恐惧。
想起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在古代欺负人的说法怎样讲?“踢寡妇门,挖绝户坟”,太监就是“绝户”,想到死后的不安,血食无继,即便是地位尊荣的大太监,恐怕也难免忧心。毕竟,太监是没有后代的,所以没有亲人来祭奠和保护他们的坟墓。因此从明朝开始,那些没有后代的大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让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来看管和保保护坟墓。而这些年老的太监则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来生活,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才被叫做了“中官坟”。
此外,也有一说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也因当时人称太监为“中官”,故称此地为“中官村”。今天北大物理楼楼北的院落中,就有太监祭祀的刚秉庙,还有一个叫“刚秉”的太监像。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还出现了一些与“中官”谐音的叫法,如钟关、中关及中官儿、中官屯等。 中关村是怎么从“中官”演化为“中关”的也有不少传说。一说是1913年在《二万五千分之一京西图》上已经见到“中关”地名的使用。对于这一称谓,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清朝末年有关人员编制地图时,因为“中官”寓意太监不太好听,故将其“雅”化为“中关”。又有人说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曾在此地搭建一座城关,用于祝寿,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