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邪之恶灵猎人
胖子既然这么说了,我也没继续多话。吃完饭后,想起刚才在桃花林后见到的小楼,于是我跟胖子讲了讲。
“慕家有这么一个所在?”胖子有点吃惊道:“别说我还真没注意。”
我继续说道:“擦了,还有人守着不让任何人进去。这任何人竟然还包括慕家自己人。你说这奇怪不?”
胖子惊讶道:“自己人都不让进?靠,搞什么神秘勾当,鬼鬼祟祟的不像修行人。”
我叹道:“世家大族,难免有些不能说的秘密。我倒是更想知道,我们给慕南冰续命的时候,到底是谁在从中破坏?”
胖子说道:“我倒是觉得,破坏仪式的人不是冲着慕南冰来的,而是冲着你。”
“我?”我诧异道:“为什么?”
“你想想看,上次你说宫澈要取走你的魂魄。为什么?后来我想了想,很可能是因为驱魔龙族的魂魄不同一般,如果用龙族的魂魄来‘复活’尸体的话,那应该很强悍。这次续命,正好是你魂灵游离的时候,如果趁着这个机会侵入,一定会很容易抓取你的魂魄。”胖子说道。
“这他妈谁啊,这么无聊!”我恼怒道。但想起这种人竟然能进入慕家,不得不说这很神奇。难道是有内奸?
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冷颤。胖子看了看我,笑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已经给慕好说过了。如果他们家真不担心慕南冰这个孙子会为此丧命,那咱们这些外人还操什么心。”
我听了这话,知道胖子已经将这些事情告诉慕家的人,而本家已经在查了。
胖子沉默半晌,突然说道:“刚才你提起那小楼,我突然想起关于慕家老宅的传说。其实倒是有另一个说法。说慕家老宅选择在甪直的这个地方并不是因为这里风水好,反而是因为这片老宅原本是一片凶地。”
“凶地?”我诧异道:“谁会选择建祖宅建在一片凶地上?”
“以修行人的功德和道法镇压这凶地上的阴气。”胖子说道:“这样保一方平安,还能赢得当地人的尊敬,同时也能增加修为功德。”
“这片地儿有什么故事?怎么说是凶地?”我问道。
胖子沉吟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情来,关于这地方曾经的一个传说。因为我也算半个慕家弟子,所以早就知道这段故事。”
说着,胖子开始回忆过去。据说是慕家老宅还没建的时候,这片地方有一个小村庄,叫做林家村。这里离省城还算比较近,在两地接壤地带,地理环境良好,村子有几十户人家,全部姓林,没有他姓,在这一块算得上是比较大的一个村子。据说这村子的祖上为了躲避战乱,举村逃难,几经迁徙,才在此处安身立命,其历史甚至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并且还传说在南北朝时出了个著名的炼丹师,活了上千岁白日飞升……
当然这些只是故事传说,就像牛郎织女之类的,虽然故老相传,渊源流长,但都只是民间神话传说,也没见世界上的凡人有谁成了神仙。
听说在大约二十年前,这个村子十分贫穷,基本家家户户都属于吃不饱也穿不暖的状态,住的也是那种农村非常老式的土坯房,泥黄色的土砖堆砌而成。这种老屋,每到刮风下雨的日子,屋里格外的潮湿,漏雨非常厉害,跟杜甫那首诗《茅屋被秋雨所破歌》说的一样:“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又歪楼了。
总之,若是当时谁家里房顶盖上的是青色的拱形瓦,房子是红砖砌成,那就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了。而当时中国的经济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当时农村的日子很不好过,据说,这个村口只有一条满是泥泞的老路,根本不像现在通水通电,而在当时,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都用的是油灯。
在这种环境之下,农村人为了生计白天忙着耕田种地,晚上吃完晚饭,熄灭油灯后,基本上整片村子都会陷入一片死寂的黑暗中,而当时的人又不像如今有电脑、电视机等各种娱乐工具和娱乐项目,所以男人除了在床上折腾老婆,不会干别的。
多年前的那辈人也属于非常贫穷的范畴,几乎到了光腚到处跑的地步。而虽然家里穷,但是家家户户的人口可一点不少。
据说这个村子附近原本是有条河的。村子里的小孩子们一般会下河捉鱼摸虾,田里捣黄膳,或者去大户人家包的池塘里偷藕。但不幸的是几十年前的一场大洪水,淹到这个村子,村里不少人都在那场洪水中丧生。而当洪水退去后,村里人回到家中发现,竟然有不少稀罕物种都盘旋在家中,据说有比三个井盖还大的海龟,会吃人的几丈长的白色蟒蛇,各种古怪物。
但是,从那之后,村里发生了一件怪事,从此后便没了安宁。
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在洪水发生之前,还安然地生活在这个村子里。这户人家儿孙众多,并且陆续成家,娶来的媳妇都称不上贤惠,人口一多原本还勉强能住下的老屋突然变得分外拥挤。
后来成家的孩子们与年老的母亲分了家,几个媳妇都不愿意伺候婆婆,只剩三儿子和媳妇带着女儿无处可去,这婆婆便把老屋隔出一个单独的小间,自己住在里面,连窗户都没有,只有一扇小小的房门,屋里既黑暗又潮湿。其它的空间,都让给儿子媳妇住。
而那老婆婆的晚年过得很是凄苦,并且生了一种传染病。
人对于疾病的恐惧,远远胜过了老婆婆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吃食,那间小黑屋既黑暗又阴森,家里的孩子们对那屋有着莫名的恐惧感,所以很少人真正去看望她。
老婆婆对于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儿子们并不赡养她的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怨言和争执,也许她也知道孩子们过得清苦,也许她早已没有力气和心情去要求、哭闹,她唯一让儿子们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她还在世的时候,让几家凑钱买了一副棺材。
当时那副棺材是什么材料制成,是好是劣已不得而知,也没人知道。唯一只知道那副棺材花了五百块钱,在当年的时候那是一笔巨额钱财,毕竟那时候国营企业的职工也才几十块钱一个月。
几个媳妇甚至为了出多少钱的问题而大打出手,争执不休,无非是希望自家少出,或者干脆不出买棺材的钱,因为即使平摊下来,每家要出的那份也不是小数目。
到了最后,还是当时被国家政策安排到国企上班的大儿子咬着牙,挨家挨户地对着弟媳弟弟们说好话,与几个兄弟凑出了这份钱,大儿子自然出得最多。
儿子媳妇的不孝让老婆婆心灰意冷,此后更是郁郁寡欢。但是在棺材运回来那天,老婆婆眼中却闪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明亮,嘴角也扯
出一抹特别的笑意。
人未死,却先已经把棺材买好,几个儿子都觉得不吉利,但那么长的棺材,老婆婆那间小屋自然是不可能放得下,最后在媳妇紧甭的脸与小声的咒骂声中,棺材放在了堂屋的偏房里,偏房前面就是被砖头隔出来奶奶所住的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