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局2:字画中的诡异杀技
赵匡胤打开了机栝,让盘龙棍上的盘龙抖鳞飞出。鎏金的龙身直奔船头栓缆桩,一下将其紧紧缠绕住。因为龙身鳞片都是逆鳞,锋口倒挂,一下就将缆桩咬死。再加上龙头回首含爪做扣,只要不松劲抖脱龙身,就会越拉越紧。而鳞片的锋口也会越吃越深,直至将缆桩绞碎。
但是拉住了缆桩并不代表就能拉住船,赵匡胤虽然勇力过人,但他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却同样是渺小的。潮水过来的虽然是前锋,但其蕴含的力道已经非同凡响。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船身依旧不可阻止地往斜前方移动。赵匡胤被这股大力拖扯着,双脚将泥沙地划出两道深沟。
“倒斗柱!”张锦岙见此情形大喝一声。随着这声喊,几个虎卫立刻交臂踏肩,叠成一个五人高的人柱。但这柱子才搭起还未完全稳当,就已经直直倒下。
倒斗柱是古代战场上用于翻越对方营墙的一种方法。古代安扎营盘的营墙是用粗大的木柱围成,木柱的顶端还削成尖利状。这样从顶上翻跨很是危险,要想徒手攀爬进去非常艰难。就算是用梯子,在营内敌人的骚扰和阻击下,还是有可能被扎在柱尖上。“倒斗柱”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对人员的要求很高。它是让几个人踩肩叠起,架成很高的单人人柱。然后人柱朝营墙倒下,这样最上面的一两个人就能直接跃入营墙内部,根本不与柱尖接触。所以这下面的人要力大身稳,上面的人则要灵巧敏捷,落下时要懂得缓冲着地。而且一旦进入敌营,必须能以一敌十地搏杀,给后面继续跃入的人腾出空间,否则进去也是枉然。
张锦岙这时采用“倒斗柱”的方法非常合适。架高之后倒下来,既可以越过船身已经与岸边拉开的水面,又可以从死守船沿的帮众们挥舞的刀枪上跃过。然后直接落在他们身后的甲板上,起来回身从那些帮众的后侧夹击那些帮众。
船上一江三湖十八山的帮众本就已经被赵匡胤挥舞的金龙镇骇住,而对于从高处翻跳过去的敌人一时也不知该采用什么合适的方法阻击,所以很快就有四个虎卫上了船。落到船上的虎卫都是双刀前卫,身体一着船板便立刻弹身起来,展开双刀舞作几朵刀花,朝着那些帮众狂卷过去。
“止杀!移船求生!”赵匡胤高喊一声,就如同半空响起一个炸雷。
而就在这声高喝的同时,一片被风扬起的水珠像雨水般落下,眨眼间将所有人的衣服都打湿了。众人回头一瞥,潮水的峰头已经近在咫尺。
————————————————————
(1) 古时军中常用的经验高度,实际大概在一米五到一米六的样子。
(2) 又一种古代军中计量方法,大概在十八米到二十二米的样子。
(3) 砍头之后,由脖颈间喷出的血,不能及地,也不及其他器皿。
(4) 发洪水时内河浑浊急流入海。
第三章 瞬间刺杀
随浪旋
双刀虎卫都把刀一扔,几把刀在甲板上跳动,银光闪闪就如刚起网的活鱼。而扔掉刀的虎卫转身拿起竹篙,一起插在船身另一侧的水中,将船重新往岸边靠过来。
张锦岙腰鞘里抽出的三节钢管一插一拧,成了一支长大的无缨宽刃矛,然后两个大的跨步,身体跃起,以矛撑地,借助长矛的长度和弹力直接纵身上了船。这次船上的帮众都没有阻击,否则张锦岙就算手中的矛再长,跃起得再高,都不可能这样轻易就跳到船上。此刻那些帮众心中也十分清楚,再这样纠缠打斗下去,最后只会是同归于潮水的结果。四个虎卫已经将四根竹篙撑推成了弓形,这才使得船只渐渐往回靠过来,但从远处的潮势来看,这显然太慢了,必须还有其他措施才能让所有人都登上船。刚在船板上立稳脚步的张锦岙眼光一扫,看到一块跳板,立刻横拉一把,猛地将其推下船去,刚刚好搭在了岸边的浅水中。有了这跳板借力,再加上船只被撑回来一些距离,岸上的虎卫只需纵身两步就跳上了船。
赵匡胤没有从跳板上船,他将手中的棍子回拉,身体平平地荡起,然后在船头侧舷板上连续几个踩踏借力,单足钩住船舷,翻身上了船面。
“快撤跳板!松篙子!”“别撑了,别撑了!让船随着潮势走。”“快点松开呀,否则我们都完了!”“船会翻的!还会被击碎的!”船上的帮众一阵嘈杂。
“听他们的,快松开!”赵匡胤说话的同时,一脚将搭在船上的踏板踢翻下船。几个虎卫也赶紧松掉竹篙,但由于竹篙弯曲蓄着大力,他们又没经验松得太快,几个人一下子都被弹了出去,重重跌倒在了船板上。
“下仓!赶紧下仓!”“来不及了,找稳固的东西抓住!”帮众们又是一阵嘈杂。人就是这样,不管双方处于何种状态下,只要有更大的灾难来临了,那么他们的目的便会变得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求生!
赵匡胤已经来不及撤回栓缆桩上的盘龙,他只能抓起另一侧桩上的缆绳,并且快速把这缆绳在手臂上绕了几圈。刚做完这些,潮水峰头已经到了。
看着挺大的一艘船,此时却如一片枯叶般被潮水高高抛起。忽悠悠落下时,所在位置已经过了潮头,处在了后面长长潮面的冲击范围中。潮面是个斜线,所以脚下的船随即被斜向赶出了原有水道,裹住后续的潮势中盘旋起伏。
就像草地里的麻雀被一下赶起,潮水一到,四面八方有不下百十条船几乎同时现了形。船被潮水从芦苇荡的遮掩下拱了出来,冒上了芦苇顶。不过其他的船上都看不见什么人,大概都躲到了船舱里。只有一条是例外,就是刚才有人高声下指令阻击赵匡胤他们的那条大船。在这船的船头上站着三个人,这三人竟然都手不抓扶,而且还拿着兵刃。大船虽然同样是在大潮的冲击下盘旋起伏,但他们脚下都站得稳稳的,应该是有什么设置固定着他们的下盘。
赵匡胤双手抓得紧紧的,双脚也站得稳稳的。他目光平视,并不刻意去看什么。但只要船头在盘旋中转向那条大船时,他便抓住瞬间的时机,迅速观察那三个人。
“不对,这船转向不对,是潮水的水流不对。”船上又有一江三湖十八山的帮众在喊。
“不是水流不对,肯定是‘曲水翻天’被损破,局势变了,所以水流的势头也变了!”帮众中有更加熟知局相水势的,已经看出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但这种情况下看出问题的关键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个关键本身已经成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赵匡胤听到那两个帮众的对话了,脑子里立刻灵光一闪,明白此地为何会用芦苇排布“曲水翻天”的阵法布局了。这局相是对一江三湖十八山总舵的一种保护,同时它也是为了能在眼下这种大潮中渡过危难的手段。
对于大潮水来说,就算有高墙砥柱阻挡,那也是没有太大作用的。要么高墙砥柱被摧枯拉朽般地毁掉,要么就是激起更加凶猛怪异的后续潮势,直至摧毁或越过阻碍。
但是,就和前面提到过的锋利砍刀砍绸纱一样,强硬力道不能解决的问题柔软形势也许就能解决。上天生一物必生一物相克,江中洲会出现季节性的大潮,那么它所在范围里必定有东西可以用来克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