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末世]
嬉闹一阵后出门到厨房去,魏阿姨看到他们后一通夸,夸得两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大概是官方售粮处开业的消息让魏阿姨放宽了心,亦或是因为两人正式上班后午夜饭在食堂吃的缘故,明显能感觉到魏阿姨做饭时手松了。就像这会儿正吃的馅儿饼,馅儿特足,一口下去油汪汪的。
“阿姨,家里缺啥待会儿您给列个单子,等我跟子苓下了班去售粮处买。”
魏阿姨早准备好了。不过倒不是家里缺,这两天她在地下室住,已经把俩孩子囤的物资清点了一遍,短时间内除了鲜肉和水果,一般不缺啥。她列的单子上都是关键时候能顶事儿的东西,多买些搁在家里又不会坏,早晚有用得着的时候。
元松扫了眼单子,就明白魏阿姨的想法了。算是跟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毕竟,囤的那批物资搁在从前,吃个三五年是没问题的。但自从被古书坑那一次后,两人的胃跟无底洞似的,食物的消耗量远超预期,是得早早做好准备。
“阿姨,午夜饭您可别凑活,做点儿你自个儿爱吃的。”临上班前,汤子苓不忘叮嘱。
“知道,放心吧~”
原以为正式上班后,再怎么也该比考核时要好一些吧?
结果事实证明是他们想多了,在暖和的室内没呆多久,就被拉去扫大街——哦不,比扫大街还惨,跟他们哼哧哼哧铲着雪往货车上装比,扫大街简直跟玩儿似的。
“不是有铲雪车吗?”有人忍不住抱怨。
“听说冻坏了好几台,剩下能用的都去清大路了。”带队的是小林,不过现在得喊林队长了。他脾气好,对新队员的问题几乎是有问必答,倒是很快跟大家打成了一片。
“队长,看这架势,雪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咱们铲了它还会下,不是做无用功吗?”
“可要是不铲走,一直堆积着,如今气温又低,恐怕会跟之前那场大雪一样,积雪白天融化夜晚结冰,反反复复好些天,到时候更不好清理……”
正有人想问干吗非要清路面,就见一排军车缓缓驶过,顿时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干了个把小时,林队长带着一帮人到附近的驿站休息。还顺便跟大家做科普,“全市几乎每个街道都设有这样的驿站,刷咱们的工作卡就可以进来休息,这里提供热水,也有摄像头24小时监控,身体不舒服可以按这里报警求助……”说着,还向众人演示着。
科普时间结束,大家喝了口热水后,开始闲聊。有人消息比较灵通,说:“听说城市外围要修一圈厂房,定好类型后精准招商,市内已经有工厂搬迁过去了。”
“我亲戚有在国企的,说他们的新厂址前两个月就建好了,最近正忙活着搬迁。好些职工都不乐意,觉得城市外围不安全,可没办法,这是硬性的政策,国内的大城市都得这么干。”
“啥是‘定好类型后精准招商’啊?”
“意思就是,他们建厂房a的时候,就是以生产副食品为标准的。等建好后向社会招商,吸引以前做副食的企业入驻。”
“是真的!我爸一朋友以前是做速食的,像是便利店的包子之类的。听说十来个同行竞标,他拿到了一间。原先的设备搬过去,在家休息几个月的工人也就位了,听说生产出的速食主要供应给各单位食堂,也有做脑子活络做小生意的去进货。”
“何止单位食堂,我们社区那边一口气开了四个食堂,也都是私人从公家那儿竞标到的,好些人家觉得开火不划算,都是去食堂买着吃。小陈说的那种速食包子,我们食堂都有卖,好吃不贵,好些人都一兜一兜的买,不方便出门或是懒得做饭的热热就能吃。”
……
第46章
接连铲了三天雪后,终于到了周末休息的时候。
元松跟汤子苓却早早起了床,穿上厚实的防风裤、羽绒服和雪地靴,翻出好些时候没用的交通卡,吃完饭就直奔地铁站。
两人此行,是要前往被网友戏称为“工厂圈”的城市外围。
元松以前不常乘地铁,可能感受不大。但对于往常靠地铁通勤的汤子苓而言,感受太深刻了——“以前就算没赶上上一趟,等个几分钟下一趟就来了,有时候甚至一个新闻没看完就得上车了。”在站台等了小半个小时还不见列车进站的汤子苓唏嘘道,“现在要是坐地铁通勤,估计要是算不好时间,非得迟到不可。”
“现在能居家办公的工作都尽量居家办公了,听说一些大型工厂还有宿舍住,每周回家一趟……这样想来,是因为乘坐地铁的人不多,车次才减少的吧?”
汤子苓左右看了看,站台除了他俩,确实没几个人。“有可能。”
过了好一会儿,列车才姗姗来迟。相比于车站的冷清,车厢里却是人头攒动,汤子苓又体验了一番从前被挤成人肉馅儿饼的狼狈经历。
大家都挤在一起,两个男人贴在一起似乎也不会显得突兀。不过显然,两人低估了自己的身高,等他们发现有人在悄悄打量他们时,都不知道已经被“围观”多久了。
汤子苓发现后,下意识想跟元松拉开距离。可显然周围的环境不容许他有大动作,又不期然跟元松毫不掩饰失落的眼神对上,他到底还是没动弹,甚至偷偷主动牵了元松的手。
列车到了一站又一站,有人下车,但随即又有更多的人上车。两人从车门被挤到中间,一直到到8站后的中转站,才稍稍好一些。
但依然没有可以坐的位子,好在两人年轻力壮的,也不至于站不住。
汤子苓虽有段时间没有挤地铁了,但“基本功”还在,站了十多站依然精神奕奕。倒是元松,看着明显不太适应,近10站以后开始觉得头晕,靠在汤子苓肩上假寐。
“到站了。”汤子苓轻拍了下他的背,见他神色疲惫,额头上直冒冷汗,就知道是晕车反应。“出去就好了,应该是车里人太多,缺氧。”
果然,出站后在雪地里走了一会儿,刚刚还蔫蔫的元松很快就满血复活了。
“孙老板以前的厂房就在这一片儿,要不是这层关系,他一个生产宠物粮的厂商,估计很难争取到厂房。”
自从听说城市外围建了工厂,两人就有了亲眼过来瞧瞧的想法。说来也巧,原先宠物店多年的合作伙伴之一——做宠物粮的孙老板,竟主动联系上了元松。
说起来,这位孙老板也是能折腾。“回村潮”还没兴起的时候,他就拖家带口回了有好些年没回的农村老家,在那边一呆就是个把月。可周边小城市居民向大城市迁移的“搬迁潮”兴起时,他又带着一家老小回了城市……用元松的话说,这就是个典型的看着风向标行事的人。
不过精明不是坏事,而且作为合作伙伴相处了这么些年,元松对孙老板的人品还是认可的,接到孙老板到新厂房参观的邀请,他毫不犹豫就应下了。
通过孙老板发的定位,顺着手机地图的导航,两人走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是找到了地方。
“赶紧进,咱这儿位置有点儿偏,不太好找。”孙老板个子不高,体型偏胖,但逢人面带三分笑,给人的感觉很亲切随和。
一番招呼后,见两人脸不红、气不喘的,孙老板又是一番感叹:“还是年轻好啊,这样的天气,我都不敢独自出门,就怕出点儿啥意外给撂那儿了。”
“人总得有个适应过程,以前零下五十多度的地方也有常住人口啊,人家也没比咱多长个三头六臂,世代住的久了,也就适应了。”
“但愿能有那么一天,如今出个门跟刀口舔血似的,过的叫啥日子!”
唠了会儿家常,孙老板说:“咱这店里啥都没有,马上到吃午夜饭的点儿了,叔请你俩吃牛肉面。”说罢呵呵笑了一声,自嘲道,“可别嫌叔小气啊,如今外面营业的饭馆儿不多,那家牛肉面味道好、分量足,叔是拿你们当自己人才带你们去那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