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0000'>穿越之青青麦穗</font>》完结
来的人一开始愕然,然后带着一副明了的心情离开了。不收受钱财?哼,哪有这样的好官,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明面收,恐怕是等着私底下动作吧。
大家心思差不多,只等着私下里有机会了,再表示表示。
不过,从西长若任职,到几年后的离任,安庆一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条,他们最确认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却始终没有发生,终西长若在安庆为官始终,的确没有收受过百姓一针一线,所以,离任时安庆的百姓才会送了又送,舍不得这么好的县令离开。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如今,在安庆百姓后来口耳相传中,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带领安庆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神人般的西县令,搬到了新家,看到了崭新的屋子和庭院,长舒了一口气,蹦了俩高,趴在自己哥哥肩膀那里开始腻歪,像个没有长大的孩童,惹得自家儿子大毛捂着嘴偷乐。
西韦朝儿子很不要脸的翻了个大白眼,可算不用住那个简陋的木屋了,真是憋屈死他了。
☆、第186章 惠泽
这一年的夏天,便是在修建酿酒作坊制糖作坊、关心甜高粱甜菜秧苗生长状况中度过,期间,卫成回莲花村待了一个多月。
不回去不行啊,他们俩在安庆,家里全赖西阳照看,所以,京城那边今年就没去人。
一开始,西勇西长飞很懂事的声明,他那边一切均好,几个哥哥只管放心帮五哥度过难关,还郑重表态,他虽然在京城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撰,但是,家里和五哥那里有事情一定要吱声,一定竭尽所能,总之,各种支持与理解。
然后呢,等西韦这边大政方针制定下来,哥几个稍微有些闲暇了,人家西勇的信中开始抒发居于京中的各种感慨了,什么官场人际关系复杂,他每天疲于应付,头发都要白了啊,什么孤身在外,节假日无人相伴形影相吊啊,什么京城虽然繁华,却于生活习惯一饮一食种种不适应啊……总之,各种诉苦。
哥几个看了小勇的信,又是气又是笑,你说你一个小小的编修,无非就是做些抄抄写写的活儿,怎么会参与到官场各种复杂中去了?再说,小勇媳妇去年早早就被护送到京城与他团聚,如今也相伴在侧,而且,他大舅哥,当时送妹子去的,一直也没回来,哪里就到了形影相吊的程度了?还有饮食方面,怕小勇不习惯,家里现把李东媳妇派去的,一个为了李东夫妻两个免于分居两地之苦,一个为了照看小勇的饮食,临走前,西远娘和二婶特意培训了一下李东媳妇,把小勇爱吃的菜,样样数数教了个遍,这样还能各种不习惯?
气过笑过,几个哥哥又开始心疼弟弟,小勇虽然懂事,不过,家里除了长朔,他是最小的了,在家的时候,很得几个哥哥的照看,对几位兄长自然产生了一种依赖,另外,这孩子估计是想家,想家里人了。
所以,思量了一番,西远和卫成商量,让他先回家一趟,顶替西阳,然后叫西阳去京城看看小勇,顺便瞧瞧京城那边的药材铺子生意如何,并且嘱咐,如果二叔二婶能妥开身子,也带他们去京城瞧瞧,见识一下京城繁华,瞧瞧小勇和他媳妇。
卫成虽然不情愿,万般不想离开西远,不过没有办法,只好磨磨蹭蹭的回去了。好在西阳了解西韦这边的情况,没有多待,一个多月后就回来了,卫成方又回转。
别看卫成没有参与到西韦这边具体事务的管理上,可是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俗话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当初刚来的时候,安庆地界的地头蛇可是没轻难为西韦,后来实在过分了,卫成和那几个为首的豪强,认认真真地干了一架,把那几个给收服了。
挑头的人没有了,其他的人才跟着老实,事情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那几个被他收服的豪强,对卫长山是心服口服,基本上唯卫成马首是瞻。所以,卫成本身的震慑作用还是大大滴,有他在,就没人敢挑刺。
中秋前,两个作坊终于建成,剩下的只等待地里的甜高粱和甜菜收获了。好在等待的时间不用多久,中秋过后,马上到了秋收,两个作坊开始运作起来。
当酿酒作坊制出了第一坛好酒,当制糖作坊产出了第一捧雪白雪白的糖,西韦眼圈儿都红了,激动地抱着哥哥转了好几圈儿。
西远也跟着高兴,晚上多喝了几杯酒,然后大大的便宜了某人。
把前段时间欠的,恨不得一夜之间都找补回来,吃了个酒足饭饱,嗯,撑得直打饱嗝,以后好几天,高兴的,一直持续着嘴丫子差点没咧到耳根后边去的状态。
当然,西远就惨了,连续两天没精打采的躺在炕上养精蓄锐,白了某人一眼又一眼,不过,人家根本没有当一回事儿,该乐呵照样乐呵,屋里屋外转悠,嘴里还不停地哼着小曲儿,气得西远恨不能把卫成的嘴给缝上。
好吧,这大半年的光景,的确因为小韦的事情,忽略了卫成,难怪人家扯大旗造反,西远心里给自己找原谅某人的理由。
糖和酒生产出来了,这两样在大燕国绝对是抢手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根本不愁卖。
西韦学当初莲花村的做法,在北地几个地方,设置了专门的铺面,对外发卖,人手都是事先选好的,早早送到莲花食铺实习过,个顶个的嘴码子利索,算账管钱有一手。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有好东西,一定不乏识货的人。一开始知道的人的确不多,销量也就一般,但是转过年来,那些老主顾开始回头来买,并且一传十十传百,带来了许多新主顾,一点一点的,安庆高粱酒,安庆雪花糖,彻底出了名,不光北地人熟知,连京城一带和更远一点的南部,有专门的行脚商人,来安庆或者安庆设置在北地的其他售货点,进货回去贩卖。
而去年那些固执的不肯种植甜高粱甜菜的农户,悔得肠子都快青了。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那几个为数不多被说动的几家,地里所产的甜高粱,不但高粱穗卖出去了,连秸秆都没少卖钱。甜菜也是,有多少,人家作坊收多少。卖得的银钱,足足过了个好年,剩下的银钱,换来粮食,足够来年一年的吃喝。
把认识这几户的村民们眼馋的,不行不行的。
所以,转过年的春天,根本不用动员,人们自发自觉的想办法,家家户户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甜高粱和甜菜。
第一炮打响,有了好的开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如今,西县令让大家种植那几样草药,和到草甸子上撒苜蓿籽,建议老百姓养牛养羊养鸡,人们也不怀疑了,全部欣然接受。不过,一开始养牛羊的还是很少,毕竟这些大牲畜需要的本钱太多,一直到几年后,人们手里银钱多了,才形成规模。
那时候,安庆县界域内的大草甸子上,已经不再是白花花的一片,而且绿油油的长满了紫苜蓿草,足够牛羊撒欢的吃。
在安庆这个地方,西韦西长若一共当了三任知县,九年的时间,离任时,最初一穷二白的安庆,已经成为大燕国赫赫有名的高粱酒雪花糖生产基地,并且还是牛羊的主要产地,以及枸杞子、甘草、车前子、红花这几样药材的主要供应地,安庆人自己不出产粮食,却家家户户粮囤丰足,手有余财。
并且,和彦绥一样,安庆一县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几个县,尤其跟安庆相似的明达县,这几个县虽说没有安庆人生活富足,可是和当初连饭都吃不上,时不时会出现饿死人的事情时候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当西县令离任的时候,安庆全县的老百姓前去相送,哭天抹泪的苦苦挽留。不过,西长若仍然态度坚决的辞了官。
本来因为政绩突出,西韦被擢升了,但是,他不贪图官位,上书辞官,言自幼多得长兄教育抚养,如今离家九年,祖父母年事已高,父母也已老迈,长兄亦岁数已大,所以,福佑一方之后,希望能够回家尽孝,与长辈长兄相伴左右。
因言辞恳切,态度坚决,天佑帝不得不放行,说白了,大燕国是以孝治天下,人家为国为君尽过忠了,你还阻止人家回家尽孝,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啊。
“哎,朕又失一人才啊!”天佑帝忍不住一声长叹,你说说你西长若,你长兄才四十多岁,怎么就弄了个岁数已大了,就要回去相伴,回报幼时养育之恩一二了?
不过人家没单单说要孝悌长兄,人家还重点提了祖父母爹娘,这四位,年纪的确都不小了,你想反驳都反驳不了,真是没法子啊!
好吧,留不住西长若那就想办法留住西长飞吧。天佑帝不得不承认,滨江府彦绥西氏一族,不说个顶个的好用,也差不多,西氏子弟普遍懂诗书,明事理,通商科,晓民生,思路开阔,常出奇思妙想,为地方官,能造福一方,任职某部,则能惠及所属。
但是,西氏子弟也有个通病,那就是做官都不超过五十岁,一到了四十出头,就都告老还乡,你说你年当四旬,告个什么老啊?
尤其那个西长飞,本来皇帝想再锻炼他几年,然后提为当朝宰辅,好为自己儿子继任时留一名得力干将,结果,他这边还没铺完路呢,人家那边撤梯儿了,真真是叫人扼腕!
想挽留吧,人家总能找到叫你无法反驳的理由!真是愁死个人,这世间,竟然真有这么个家族,家中子弟不贪图高位,不贪图荣华富贵,不为财色迷了双眼,嗨!
月色入户,层层宫闱中的天佑帝,要不是年纪老迈,恨不得亲自去彦绥莲花村看看,瞧一瞧那里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吸引得大燕这么好的人才,宁可放弃高官厚禄,也要回到那么个小小的村落?!
还有啊,他都听说了,当初彦绥还没像现在这般出名的时候,户部有一个负责北地彦绥几个县账目的小官,当时,由于负责这几个县的账薄,对彦绥几个县的情况比较了解。后来因为受到牵连入狱,最后被判了个流放北地。
听说自己要被流放北地的小官,本来已做好了有去无回、必死异乡的准备,结果,一听是去彦绥,高兴的仰天长笑,跪下来,朝宫城的方向“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连呼皇恩浩荡皇恩浩荡,然后高高兴兴地去被流放了。
然后,就真的有去无回了,不但自己去了,没过两年,把家都给迁去了!!!
很久很久以后,天佑帝听说了这件事,很是无语,非常有叫人查一下那个小官的名字,然后再把他征回朝廷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