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玉(上)
岑谦一怔,忙俯身道:“还往御史大人恕罪!下官并非是有意怠慢,实在是因离江的河道离府衙有一段远路,水势早已没过了东边低洼处的街市,一些地方只能走水路,故而让御史大人久等了。”
“嗯,允州这季节如今是潮了些。”胡轶语气十分寡淡,又偏头去打量了眼岑谦衣着,责问道:“岑大人接见邺京官差的礼仪,向来都如此与众不同么?”
岑谦无暇顾及这些事,起身往前了一步,腹热肠慌,弯腰拱手问道:“御史大人此趟可是奉了圣旨,带了救灾钱粮来的?”
胡轶窃笑,看了他一眼,又让下人煮了壶新茶来,不紧不慢道:“皇上与燕相只是让本官来两州查明灾情,如实禀报,拨银子的事,左右不归我管。临州那边也是馋狗等骨头呢,过两日我还得赶去一趟,再回京跟圣上覆旨。”
外头的雨声又大了起来,听得岑谦心灼难耐。掺着泥沙的水滴一路往下,又脏了他被磨破的雨靴。
岑谦怔了有半晌,胸中涌上一股气,他擦了把鬓边的泥,咬牙忍气道:“下官第一封折子应在半月前就送至了邺京,后每隔一日都会往朝中通报允州灾情,上头所言句句为真,朝廷莫不是信不过我这地方刺史,为何还要再查?御史大人这一路前来,莫非没有看到街道尽毁,百姓罹难吗!?”
“岑大人莫急,”胡轶宛转叹了一口长气,道:“正是因为赈灾之事重大,朝廷才更要慎重一些。待本官去督查完临州的灾情后,便立刻回京复命。岑大人,到时皇上与燕相自会有裁决,钱粮人马一个也不会给你落下——”
“人命关天,怎能不急!实不相瞒,允州弹尽粮绝,明日给灾民的粮米已发不出来!”
岑谦摊着双手发颤,哑声道:“请御史大人务必即刻发信告知皇上!否则满城百姓就是啃树皮吃干草,也撑不到赈灾钱粮发下的那一日啊大人——”
胡轶的语气重了几分,稍显不悦:“岑大人,你在官场中也是混了大半辈子的人,何必要咄咄逼人至此。上头有领旨,下头便得跑断腿,我也委实是有许多难处的。这洪水如猛兽,百姓也能体谅,谁也不会把责任怪罪到你的头上。允州是种果蔬的大州,往年比京畿还要富庶,城中哪里会没粮,你早些日子往府上囤积一些,也够你这座府衙吃上半年的了——”
岑谦撑着桌沿,有些站不住了。
他乌纱帽檐下的泥沙渐渐褪去,露出鬓边斑斑的灰发。余光回望这风雨满城,他顿觉心力交瘁,一时老了许多。
……
林荆璞离了邺京后,一路往东先赶到了猿啼峰,后从离江走的水道。这季节驶船往南正好是顺风,挂帆直下,一日半的功夫便能到了允州与临州交界,他与冯卧和沈随碰上了面。
冯卧比林荆璞早两日从邺京出发,走得更急。他们已顺路先去过了临州,眼下正要赶往允州去。
洪水势大,到了灾情泛滥之地,便坐不得舟船了,只能改走陆地。
大批赀货从船上卸下,冯卧掀帘往后看了眼那满满当当的货物,不由惊异:“好家伙,这许多钱粮!二爷,皇上是如何在一日之内凑齐的?”
林荆璞在马车上没抬头,手上正在钻研一本《疏河十二要义》,淡淡道:“找人借的。”
“嘎不是一笔小数目呀!两州灾情在邺京尚未通报,朝廷没有名目拨下钱款,何况运往临州得还有一大批呢,皇上能找谁借哝?”冯卧乡音飙了出来,又看了眼林荆璞,便也心知肚明了。
“二爷,你这钱怕是讨不回来咯。”冯卧笑着打趣道。
他这几日为了灾情忙得脚不沾地,脚丫都没拿出来透过气,鞋底是又潮又霉,想拿出来晾一晾。沈随隐约已闻到了那酸臭味,冷冷瞪了他一眼,冯卧只好不情愿地将那靴子胡乱套了回去。
“这钱既是用在百姓身上,从谁的口袋出都一样。”林荆璞合上了书,眉心微沉:“子丙先生,你去过了临州,那边情势如何?”
冯卧正经答话起来:“二爷,鄙人的老家就在临州。淹是淹了不少,但那几条官道还是畅通的。临州刺史李怀复是个没胆魄又没主意的,伍老前些日子悄悄周济了他们一批粮食,他私下欣然受了,也正因如此,城中的灾民还能再撑上一段时间,不至于饿肚子。等你的这批粮运过去,只要挨过洪潮一退,问题就不大。”
林荆璞与冯卧都清楚,此次救灾,难便难在允州。
这水灾最早便从允州最先发的,允州的地貌以松软的垸田为主,汛期的水位一涨,河水挟泥沙而下,河道淤积,致使洪水愈发不可收拾。
可想而知,允州的灾情必然比临州要严重许多,可那岑谦偏偏是个清风两袖、至清无鱼之辈,身为启朝臣,他立场分明从不与三郡往来,自然也不会领受三郡的施舍。
他一直咬牙硬挺,苦等着大启朝廷来搭救。
林荆璞又问:“燕鸿举荐的御史到了吗?”
“胡轶啊,听说一早那厮就风风光光到了允州府衙,还摆架子给岑谦看呢。”冯卧说。
“你对此人熟悉?”
冯卧盘腿嗤道:“我与胡轶是同部同司,算有几分熟络。他这人论才学远不及商珠,论手段也不及之前的安保庆,这么多年他在户部顶多算个圆滑玲珑之人,考核筹算样样不行,官场上的行话倒是一套一套的。”
林荆璞也轻笑:“燕鸿还是知道用人之道的。灾情当前,他偏要派条泥鳅来上推下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