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
说着话的时候,还给于良吉盛了一碗汤,今天煮的是鸽子汤,给于良吉补身体的,做的很入味。
“嗯嗯,知道了。”于良吉一鼓作气喝了汤,吃了半个馒头,剩下的半个给了石宏大。
馒头蒸的个头大,石宏大也只能吃一个半,他自己刚才吃了一个,再加上于良吉的这半个,正好。
且晚上不宜多吃。
377 椴木桩子
饭毕,俩人歇了会儿,于良吉继续思念小侄子,石宏大看了看他,摸了摸下巴。
而后出去遛了遛弯儿,消消食,便回了屋子,虽然是春天了,但是北地春天来得晚,回暖的也晚,所以暖气还没撤下去,屋子里倒也暖和。
“去洗个澡!”石宏大不容于良吉分说,就将人拖进了浴室。
不一会儿,浴室就响起了暧昧的声音,曹嬷嬷早已经撤掉了饭桌,给屋子里点了些灯,便带着人退了出去。
这一晚因为有石宏大好一通折腾,心说可是将家里最大电灯泡给送走了,浴室里尽了兴,将于良吉好好的洗干净,包了浴巾抱出来,塞进被窝里,用干燥的毛巾擦头发。
等头擦干了,于良吉早就睡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第二天中午才醒,也没时间思念小侄子了,一个劲儿的瞪石宏大,昨天晚上石宏大就跟抽了风一样,跟憋了三年一样,他都哭泣着求饶了,这人还不罢手,他的腰啊!
石宏大厚脸皮的给他夹了一筷子老醋黑木耳:“吃饭,吃饭!”
嘿嘿笑着看于良吉,愣是把于良吉看的脸红了!
“呸!”于良吉唾弃了他一口:“没皮没脸,大白天的看什么看?”
“又不是纸糊的,还怕人看哪!”石宏大厚厚脸皮跟他呛声。
“不许看!”于良吉立刻用粉丝沾了好大一下子辣根,塞到了石宏大嘴里,辣的石宏大当时就眼泪直流了。
于良吉这才高兴的吃着自己也不知道是早饭还是午饭的饭菜。
下午出去溜溜达达,也没心思弄别的,石宏大怕他想孩子,就跟着他一起出去溜达,如今正是早春二月,外头冷得很,溜达也没溜达很久,就回来了。
于良吉进了实验大棚,石宏大也跟着进了去,里头的果子基本上都卖完了,过年那会儿最是畅销的时候,于良吉又擅长种植反季节的水果,如今十八里铺也有反季节水果,青菜别的村子种植,而十八里铺的是水果。
比起遍地的青菜,水果当然更受欢迎,且能吃得起水果的人家,都是有钱人,不差那点银子。
所以十八里铺的水果收购价并不便宜,而四季卖的更不便宜了!
还有长着字的大黑李子,有金桔的吉利,还有蟠桃的新鲜,别提多火了。
当然,蟠桃如今就侯府有,别人家的还没长到能结果的时候,所以侯府也卖一些蟠桃给四季,很贵,一个一两银子,四季卖的是一个三两银子……。
特别黑!
颓废了两天,于良吉才慢慢适应于兴怀已经出去游学的日子。
适应了之后,他就想给自己找事情忙,结果事情找上门来了!
“侯爷,您要的椴木桩子,到货了。”何管家就找到了他。
天气好了些,雪也少下了许多,早早定好的椴木桩子,就被拾掇了出来,趁着春忙前,给送过来了。
“哦?”于良吉立刻就元气复活了:“快,出去看看!”
送来椴木桩子的是采林场的管事的亲自送过来的,因为是侯府预定的,他们秋末的时候就选好了,之后一直放在那里干燥,过了一冬天,干的差不多了,给磕了土下去,又修修砍砍的,弄了一百个过来。
半人高,底儿却是直接连着树根子,那树根子也弄的很平整,像是个架子一样能支撑着树干。
这椴木桩子都是按照于良吉的要求采集而成,且他要的并不是多少年的老椴树,只要够粗够高就行了。
一百个椴木桩子放在那里,看着并不多,因为侯府地方大啊!
于良吉一出来就奔椴木桩子去了,还是何管家紧拉着他,不让他走,顺便让旁边一直站着的人过来:“这位是我们家侯爷。”
采林场管事的是个中年男人,带着二十多个力工赶着马车送东西过来,看着有点精明。
“见过侯爷!”采林场管事的没想到于良吉会亲自出来,经过介绍立刻先给于良吉见了礼。
他身后的人也跟着行了一礼:“见过侯爷!”
“嗯,都起来吧!”于良吉只好板着脸,假装自己是来临时视察的领导,虽然前辈子没当过领导,但是他见过啊!
“这椴木桩子不错!”于良吉拍了拍桩子,一看就是上好的椴木,且都是二十年以上的了。
“这都是辽椴,比蒙椴要粗实些,也比普通山椴颜色好,因为那边要开一条大马路出来,这才扣下来根子,去年运过来的,一直放着,如今已经是干了,根儿也给您削平了……。”采林场管事的介绍的可卖力了。
于良吉频频点头,等采林场管事的说完了,他立刻对何管家道:“这东西办得很好,赏,重赏,来的都有份儿!”
“是,侯爷。”何管家抽抽着嘴角。
他算是看出来了,侯爷这是不耐烦了,想赶紧打发人走,不然何必在人家一说完话,他这边立刻就赏了呢?
还不是随便的打赏,而是厚赏!
实际上,于良吉还真就是这意思!
说那么多没用的干什么?他要的就是椴木桩子,且早已经付了钱,来一趟,说什么辽椴、什么蒙椴的,有用吗?
终于把人打发走了,于良吉这才乐呵呵的仔细摸了摸椴木桩子,出去叫信叔派人帮他把这些椴树桩子给他搬到第五号实验大棚里去。
信叔不太懂侯爷要干什么,但是还是找了十个力气大的过来,给他倒腾了进去。
于良吉搓着手在五号实验大棚里转圈儿。
他打算干什么呢?
打算种植银木耳!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直径五到十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
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
银耳发源于四川通江,清宫侍女德龄著《御香缥缈,御膳房》论通江银耳:“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的记载。
那个时候已经是快要民国了的,银耳还是那么昂贵!
于良吉也是在新皇陛下给的赏赐里,看到了有银耳这一样东西,才知道在古代野生银耳数量稀少,乃是属于名贵补品那一类的东西。
他记得上大学那会儿,还去过古田的银耳人工栽培园呢!
银耳不但可用椴木栽培,而且还可利用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一些麦皮、米糠、石膏等为辅助原料,进行室内瓶栽和袋栽。这种室内代料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树枝,短木或边角木料经切碎磨粉后为原料,那个时候这样栽培,是为了节省大量木材。
甘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原料来源充足,用来栽培银耳,既有利于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又有利用迅速扩大银耳栽培的范围,不受有无林区条件的限制。
而且室内栽培,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较易控制,银耳的生产周期短,病虫害少,产量又高。
银耳的椴木栽培,其方法和步骤与香菇有许多相同之处。
香菇的人工栽培,早在南宋的时候就有记载了,那个时候,叫“香蕈”。
到了前朝,已经技术成熟了。
等到了穿越前辈当家做主之后,更是大力推广,让大家都知道,原来只要努力,没有不可能!
所以现在他们吃的香菇,家养的并不贵,野生的反而贵许多,但是味道更好。
不过于良吉选择椴木栽培方式,一个是因为他会这种方式,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更喜欢原木栽培。
用料什么的,说实话,并不是很好,毕竟这是一种菌类,而不是别的东西,还是椴木桩子合适。
他这里正好有银耳!
这个时候的银耳采集不似他那个时代,这个时代可真的是纯野生的,且怕坏了品相,那可真是连根挖出来的!
连找菌丝的事儿都省了!
于良吉亲自跑去库房,将银耳给翻了出来,单独放着的银耳,品相很不错,这是贡品,品相当然选好的了!
直接将上头的银耳取下来,只拿着根子跑了出去,被黄大厨看到了,赶紧去库房看了眼,发现他一直觊觎的银耳,竟然被侯爷丢在那里,立刻心疼坏了!
赶紧捡起来,用布兜装好,拿回了厨房,放到了专门存放珍惜食材的地方。
“当家的,什么东西啊?”黄厨娘从外头进来,看到黄大厨正好往里头放东西关柜门。
“好东西,银耳!”黄大厨很是满足。
殊不知,不久之后,这东西在侯府,差点泛滥成灾!
石宏大去了十八里铺,找单媒婆给小黄说媒,事情拜托给单媒婆之后,又去找了老村长,于良吉早早的就批好了一个房基地,给小黄起了一套四合院当新房。
今年正好是黄家的合同到期了,石宏大请老村长给黄家落户到十八里铺。
回来就听说侯爷定的那些木头桩子到了,就看热闹的去了第五号实验大棚。
于良吉正在将那银耳根儿抠出来碾碎了,用稍稍热一点的水倒进去醒菌,而且五号实验大棚如今已经竖着一根根的椴木桩子了。
石宏大一进来差点以为自己进错了地方!
“你这是,要种菇子?”石宏大只能这么猜,他倒是听说过种植菇子的,听说很是辛苦。
“不种,那个咱们这边山里多得是!”于良吉摆摆他黑漆漆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