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驸马爷
谢则安问:“燕大哥要办什么差事?”
燕冲说:“到前头接个人,什么人不方便和你说,反正这差事很紧就是了。”他反问谢则安,“三郎你这是要去哪儿?”
谢则安说:“我和我阿娘上京。”
燕冲说:“这倒巧,我接了人也是要回京的,你要是走得慢,我们说不定还能碰上。”
谢则安朝燕冲扬起了小拳头:“那我们回头见。”
燕冲听谢则安一副不见不散的口吻,更觉得谢则安十分有趣。他扬起拳头和谢则安在空中一碰,朗笑邀请:“先不用回头见,我们先一块吃顿早饭,大哥请你。”
燕冲领着谢则安熟门熟路地直接闯进厨房。
见燕冲来了,里头的伙计顿时打起精神应对:“客官是饿了吗?叫我们送到房里就好。”
燕冲说:“不用那么麻烦,我就爱吃热乎的。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上点来,分量大些,我和这位小兄弟刚练完,少了吃不饱。”说着他先甩了一锭碎银在桌上当是提前付账。
谢则安坐定后想起自己现在并不是孤家寡人,对燕冲说:“燕大哥,我出来很久了,得先回去和阿娘她们说一声。”
燕冲意味深长地往他身上一扫:“成是成,可三郎你这会儿走得动吗?”
谢则安正纳闷燕冲为什么这么说,刚想站起来答“当然走得动”,却发现手脚软麻,根本不听自己指挥。
燕冲哈哈直笑:“你小子刚才一直在硬扛,歇下以后能动才怪,甭想别的了,多吃点才有力气。”
谢则安:“……”
燕冲说:“你阿娘住哪个房?我叫个厨娘帮忙去捎个信,顺便给你阿娘带点吃的。”
谢则安大大方方地报上母子三人所在的房间,并面不改色地提醒:“我还有个小妹。”
燕冲一愣,接着他看向谢则安的眼神都变了——亮得更厉害:“我就喜欢三郎你这样的,够爽快!”他朝附近的厨娘招招手,吩咐对方送了两份吃食过去。
谢则安说:“谢了。”
燕冲把伙计端来的粥往谢则安面前一推,自个儿拿起刚出笼的大馒头送进嘴里,边嚼巴边招呼:“吃,甭跟大哥客气。”
谢则安笑眯眯地说:“我像是会客气的人吗?”
两个人开始敞开肚皮扫荡桌上的食物。
谢则安大概吃了个八-九分饱就停下了,对燕冲说:“肚子空太久了,不能吃太多,燕大哥你慢用。”
燕冲也停下来,瞅了谢则安两眼,说:“三郎,大哥多问两句你可别嫌大哥多事。你们这是要去京城,不是一两个时辰能到的地方,怎么只有你们孤儿寡母跑这么远的路?你们家里的男丁呢?”
谢则安一笑,说:“我不就是男丁么。”
燕冲说:“不方便说就算了,我不问。”他提出另一个问题,“此去京城还有半个月路途,你们盘缠够吗?”
谢则安说:“应该够的。”他大言不惭:“就算不够燕大哥也不用担心,我已经病好了,有手有脚的,大丈夫何患无钱!”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燕冲本身就是个豪迈人,听后当然大为欣赏。他击掌一笑:“好!那我就不多说了。要是真没办法了,你可以从驿站给我捎封信。要是不会写字的话直接捎口信也成,我常常跑这条路办差,驿站的人都认得我。”
谢则安爽快地答应下来:“一定!”
早饭过后燕冲还要赶路,谢则安自个儿走回李氏和谢小妹所在的房间。
李氏正忧心地看着谢小妹吃油饼,谢小妹却没想那么多,边吃边说:“阿娘,真好吃!好香!这就是油饼吗!我看村长儿子吃过,没想到能吃上呢!阿娘,这么好吃你为什么不吃?”
谢则安静静站在门外。
他已经从母子三人的身体状况看出他们很穷,听到谢小妹这话后更清楚到底穷到什么地步。
有个在京城那边混得不错的“爹”,居然连个油饼都吃不起,可见那个“爹”早把他们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样的“爹”一封信把他们叫到首都,能有什么好事?
谢则安推开门走了进去。
李氏马上站起来关切地问:“三郎你去哪了?你在外头碰上了什么人?怎么让人这么破费?”
谢则安绷着小脸说:“没去哪儿,交了个新朋友而已。一顿早饭而已,等我以后有钱了自然会还他十顿八顿。”
李氏总觉得她儿子醒来后好像变了个人。
但李氏没时间多想,离收到信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信里说得那么急,她必须尽快带着儿子赶到京城才行。
再慢点,三郎就入不了谢家族谱了!
李氏心里着急,谢小妹一吃饱就把没有吃完的油饼和馒头小心地包好,招呼谢则安和谢小妹上路。
母子三人一路上都是用走过来的,冻得谢小妹小脸红通通的,皮肤上裂开了一道道小口,看起来特别可怜。
跟着李氏走到驿站前,谢则安忍不住说:“雇辆马车吧,这么走下去会把脚冻坏。”
李氏一脸为难。
这时一个谢则安看着眼熟的伙计迎了上来,说:“小官人,燕大官人给你们留了驾马车,我一直在这候着呢!”
李氏吃了一惊,谢则安倒是很平静。他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在他看来人和人之间的往来本来就是建筑在人情交换的基础上的,燕冲对他好,他记在心里,往后还上就成了。
谢则安对伙计说:“真是麻烦了,你领我们过去吧。”
李氏见谢则安和伙计应对时一副小大人作派,忍下了当场追问的冲动,等上了车才开口:“三郎。那位燕大官人是什么人?”
谢则安说:“我也不晓得他是什么人,他让我喊他燕大哥。”他低头看了看脚底,伙计细心地在上头铺着一层稻草,可以暖暖脚,虽然不太顶用,但也聊胜于无。
谢则安一上车就闭上眼睛睡觉。
这时代的马车平衡下差,上路后非常颠簸,本来应该是睡不着的。可谢则安跟着燕冲练了那么久拳,小身板儿有点吃不消,居然没一会儿就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谢则安隐约梦见了以前的事。
以前他是个强-奸犯的儿子,他的亲生父亲是个罪大恶极的逃犯,逃窜时到处找漂亮姑娘“留种”。
他母亲就是其中一个不幸的女孩。
他母亲坚持把他生了下来。
本来他母亲还想好好将他养大,可惜为了结婚组建新家庭,她终究只能屈从现实,听家里的话把他扔到别的城市。
他被一个拾荒的老头儿捡到,一老一小相依为命过日子。他一开始很讨厌老头儿,整天和老头儿闹,老头儿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从来不肯好好喊老头儿一声“爸”。
其实到后来他是想叫的,但又不好意思改口,所以一直“老头儿老头儿”地喊。
到后来他觉得一直过那样的苦日子也没什么,他们父子俩活得挺开心的。
结果他十三岁那年老头儿得了重病,快要不行了。
他只能去找他那可怜的母亲。
他选择伤害那个可怜的女人。
他威胁对方说“你要是不给钱,我就把这件事宣扬得人尽皆知”。
那个可怜的女人多方筹措,把钱给了他。
结果老头儿气得拔掉针头狠狠打了他一顿,从此不肯再接受治疗,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他犯下的错误,得到了最惨痛的教训。
谢则安缓缓睁开眼。
他瞧了眼偎在一起说话的谢小妹和李氏,撩开草帘看向外面的漫天风雪。
凉飕飕的风从缝隙里灌了进来,瞬间冷彻心骨。
谢则安掀唇一笑。
老天若给他三分好,必然藏着七分恶意。
既然这样,那就尽管来吧。
他从来都没怕过。
好的他受着,恶意他自然会一一还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日更君和存稿箱君躺在一起,高兴地说:“你看,这是我们的新家。”
存稿箱君说:“嗯,我们会一直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日更君好像又忘了什么#
第3章 第三章
谢则安三人在正午抵达下一个驿站。
安顿下来后谢则安和李氏说了一声,走出驿站进了城。雪停了,少见的冬日照映着宽敞的街道。街上店铺林立,每家前头都插着高低不一、字体各异的标旗,写着“酒”、“货”、“当”之类的简单文字,和现代的广告语大同小异。
同时同样有着各式各样的沿街摊贩,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一切看起来和二十一世纪偏僻点的乡下小城没什么不同。
谢则安辨认完街上的字,大致了解这边的文字书写方式,走进一家打着书字旗的书肆。
书肆很小,只有老板坐在那儿打盹。谢则安走进去扫视一圈,毫不意外地发现这个时代的书肆果然也是靠“教辅资料”撑起来的,大半个店都被“经义注释”、“往年真题”、“科举文章合集”之类的占据着。
书肆里有三两个书生或站或蹲地在那里看书,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白蹭族”。
谢则安把几个白蹭族的神色看了个遍,心里大致把几个人的性情摸清了,他目的明确走到其中一个青年书生旁边拿起一本书翻看起来。这年头的纸质不算太好,而且不是纯粹的白,而是用黄檗染过,麻黄麻黄的。
里头的字是竖排的,而且笔画也比简体字复杂得多。
谢则安统统连蒙带猜地看了好几页,摸清了大致的变化规律,才伸手拉了拉旁边的青年书生请教几个认不出来的字。
青年书生见谢则安个头很小,有点讶异,却还是耐心地替谢则安解惑。
谢则安乖乖道谢,又接着往下看。
青年书生微微侧目。
谢则安手里拿着的是本《论语注疏》,内容不算太难,不过谢则安穿得寒酸,看起来不像世家子弟,按照他这个年纪应该还在念三字经之类的启蒙才是。
——这就是寒门跟世族的差距,摸到入门门槛的时间都要晚很多!
谢则安没理会青年书生复杂的心情,他又找着了几个不太认识的字,转头向青年书生逐一请教。几轮下来,谢则安把不认识的字大致解决了。
他正要放下书离开,突然听到老板站起来赶苍蝇似的骂道:“快走快走,天天来白看书,你们这些读书人还要不要脸啊?走走走,光看不买,晦气!”
几个白蹭族神色各异,有面带羞赧的,有面色气愤的,但都没再多留,三两下走了个干净。
谢则安小胳膊小腿走得慢,经过柜台时被书肆老板拉住了,说:“先别出去,来桌底下躲一躲。”
谢则安被强塞到柜台底下蜷成一小团。
这时一个体型壮硕的女人提着食盒过来了,她一进书肆就骂道:“你个不中用的东西,是不是又没开张?你是不是要逼我回去陪我爹卖猪肉你才甘心!”
书肆老板说:“夫人消消气,你看,这不是没白看书的人吗?我会好好看着,有客人来一定好好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