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结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古代耽美 >

清平乐

作者:常叁思 时间:2020-10-29 11:53:05 标签:强强 布衣生活 三教九流

  “所以我还是将假山重塑了,垫了块别的石头,就是坊里的伙计也看不出区别,担惊受怕地等了几天,见什么都没有发生,慢慢就将这事给忘了。”
  “可谁知道到了这个月的月中,城中忽然又查起了慈石,还说来春街因此死了个木匠。老爷,小的对天发誓,那木匠绝对不是我杀的,我没有杀他,我没有理由,也万万不敢哪。他、他怎么就死了我不知道,但他院子里挖出来的那块慈石就是我丢的。”
  李意阑听到这里,大概能猜出事情的经过。
  这小生意人怕是从进入扶江都作院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一个早有预谋的陷阱之中。
  都作院那名营官,更准确的应该是他背后的人,捏准了小老百姓的特性,赌这石匠坊的管事贪财又怕事,借着他的石头车队将慈石悄无声息地送进饶临,再让一路盯梢的刺客偷走慈石。
  只要这坊主不说真话,那么木匠家慈石的来源就永远是一团迷雾。再退一步讲,就算他说了实话用处也不大,因为他也不知道是谁偷的。
  可惜那些人算来算去算不过老天,料不到做了亏心事的人有多坐立不安,也猜不到查案的队伍里会多出一个来给他治病的和尚,李意阑莫名有些得意地想道。
  在此期间,堂下的坊主还在坦白,他说:“自从那天官爷们来过之后,我就再也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在后悔,为何要贪那不属于自己的银子,又该怎么把这慈石销毁,最后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
  江秋萍看他的神态和表述不像有假,但他还有疑问:“我再问你,你说你打造假山的时候,刻意支开了伙计,独自一人匠造,这是为了避人耳目,不让其他人知道你院中藏着从都作院运来的慈石,是不是?”
  坊主:“回大人,是的。”
  江秋萍:“那碾碎慈石的时候,你怎么又叫上伙计一起了?这样不就暴露了吗?”
  坊主用手背揩了揩险些淌进眼睛里的冷汗,竟然还有后招,他道:“那不至于,大人有所不知,我们匠坊到处采用石头,有时本来就需要用到慈石。”
  “只要没了那些品质太过优等的,坊里有慈石其实并不奇怪。那块最大最好的丢了,品相稍好一些的我自己挑出去处理了,只有那些劣等的石头才交给伙计们锤碾。”
  “近两年我确实没有采办慈石,但这些事伙计们是不知道的,因为铺子里管事的就我一个,所以我以为叫他们帮忙出不了什么问题,而且这样也会快上许多,免得我还要多受那煎熬。只是我……我没想到官差老爷会忽然大驾光临,小人有罪。”
  江秋萍听得眉锋微蹙,他以前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对这些没读过什么圣贤书的市井小民确实是有些轻蔑的,他自视清高文雅,觉得别人愚昧粗鄙。直到查到这个白骨案,真正接触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他才知道每个人都不可小觑,自有他的奸猾和聪明之处。
  审到这一层他暂时没有问题了,江秋萍冷冷地说了一句“你是有罪”,又向他落实了赃银的去处,因为银子上或许有些来历和痕迹。
  师爷在堂事的位置上奋笔疾书,江秋萍也不等他,看向李意阑那边说:“大人,你看,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江秋萍问得已经很全面了,李意阑刚想摇头,可瞬间脑中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于是他止住颈部的动作,看向那坊主问道:“你与那名营官是怎么认识的?他是哪来那么大的手脚与善心,能为了都作院来年的例份,一口气掏出一千两银子来送给你的?”
  “想想我这个三品官,整年的俸银、俸米、养廉银通通加起来也才不到八百两银子,我要是想送谁个一千两,得紧巴巴攒上三五年。你这位连从七品都够不上的朋友,是家道本就殷实?还是因为都作院是个肥差,肥到他区区一个小差使,都有了一掷千金的底气啊?”
  坊主也知道数目巨大,向他磕了个头,磕磕巴巴地答道:“回大人的话,他是小人婆娘的一个远亲,小人托他这层关系,运货过扶江城门的时候能少给些孝敬。”
  “他家中并不富庶,只在扶江有一处房屋和一间铺子,月余得利也不过才六七两银子,所以这一千两绝不可能是他自己的。当初他许我数目的时候我也被吓到了,问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他却神神秘秘地将手指头朝天上一指,只说不可说,要我闷头发财,多的别问。”
  然后他看在银子的份上,果然就低头闭嘴了。
  天上应该是上头的意思,照这言下之意,那营官该是受了上头的指使,不然他平白不会有那么多的钱财,派人走一趟扶江势在必行,幸好目标就在邻城,用最快的马今天就能走个来回,不至于耽搁不起。
  这事退堂之后他会立即安排下去,连同息心观的信使一起,李意阑又想了想,确定脑子里确实空了,这才小声去问旁边的人:“你们还有疑问吗?”
  其他人挨个摇了头,只有知辛左右看了看,似乎有一点犹豫。
  李意阑将他放在心上,对于他的脾气不敢说完全摸清了,但遇到什么事会有什么反应却基本有数,所以这点异状没能逃过李意阑的眼睛,他笑了笑低声道:“怎么了?有话就说,我等着听呢。”
  知辛还真是不好叫他等,只好开口说:“我去过这位施主的那间院子,他所说那个假山的位置,处在堆满石块的后院中央,那些石块个头硕大,当中许多都要比那个假山要高,不走到院子的中间去,是看不到那座假山的。”
  “所以我在想,那个偷慈石的人,是怎么在只有坊主知道哪一块里面藏有慈石,又没有逐块打开的情况下,知道自己要找的是哪一块石头的?”
  李意阑眼睛一亮,心有灵犀道:“因为,他一直藏身在石坊里面。”
  藏在屋顶和石块堆里也是藏,但是根据石坊那种四边高、中间低的地势来看,监视者要是想找到适合的哨岗,他就必须清楚院子里的布局。可那后院乱得跟迷宫一样,要想达到摸索的目的,最容易也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混进石坊里充当伙计。
  所以知辛的意思是,这个坊主很有可能和小偷直接打过照面,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根据这个提示,李意阑立刻转向石坊的管事说:“你的工坊里,最近两三个月以来,有新招或者忽然辞工的伙计吗?”
  坊主闻言眼仁略微朝上翻去,眼神放空了一小会儿,接着露出了一副笃定的表情:“有的,有个伙计,我记得是……十月上旬来的,干活又快又老实,要的工钱也低,就是吃的多一些,我和我媳妇都挺待见他。”
  十月上旬人出现,下旬慈石丢了,这时间吻合得上,李意阑追问道:“那他人呢?现在可在坊里?”
  “不在,”坊主摇着头说,“他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辞工了,说是他弟弟的病快要不行了,离不了他,我一想人命关天,就结了工钱让他走了。”
  不到一个月也就是十一月下旬,正是寒衣案发生的期间,李意阑越发觉得这人不是个普通的工匠,他说:“他叫什么?住在哪里?身上有什么特征吗?”
  坊主:“他说他叫袁宁,我们都管他叫阿宁,他家住在城北的破帽儿街,嘶特征的话……他左边眉毛上不到半寸的位置有三颗痣,不大,但是平着排成了一条线。”
  李意阑听完他的描述,脑子里第一时间就冒来了一个人,就是不久之前他们抓住的那个假伙夫,撕下伪装的面具之后,李意阑记得他眉毛上好像是有痣的。
  如今那人就在牢里,李意阑指挥堂中的两个皂役去将假伙夫提了出来。
  两盏茶的功夫过后,皂役用架的方式押来他想要的人,假伙夫浑身血肉模糊,意识还在陷在昏迷之中,皂役粗鲁地将他丢在地上,之后回到队伍里,从同伴手中接过了自己的杀威棒。
  假伙夫整个人扑在地上,脸面朝地看不清晰,李意阑对坊主说:“你看看他的脸,是不是你家个伙计阿宁?”
  坊主瑟缩地应了一声,跪着挪到假伙夫身上,手伸伸缩缩了好几遍,才哆嗦着按在假伙夫的侧脑上,手指发力将人的脸给扳得露了出来。
  下一刻堂中同时响起了两声惊呼,一声发自于石坊的坊主,另外一声出自于史炎。
  史炎猛地朝昏迷的假伙夫踏进了数步,脸上的情绪是震惊混杂着愤怒,天可怜见,他这一生中最痛不欲生的牢狱之灾,都是因为此人而起。
  李意阑见他盯人的目光凶恶,像是撞见了仇恨的人,不由出声询问道:“史炎?你认识他吗?”
  “认识,”史炎鼻息沉重,眼眶发红地说,“大人可还记得,我在狱中跟你说过,我至宁县的石匠坊中藏身的时候,有个花了二两银子,让我打一块石碑送上门的主顾,就是他。”
  李意阑忽然就有种在迷宫中行走良久,却忽然又回到了原地的错觉。
  不过他并不算完全一无所获,起码他现在知道了,这个假伙夫在那一伙刺客中有些特殊,骗史炎、盗慈石、杀木匠,件件桩桩都是他,付出得真不是一般的多。
  这人或许是个小头领级别的人物,李意阑心想姓袁,袁宁,是真名还是假名?和袁祁莲有没有关系?


第66章 监察使
  巳时五刻,江陵官道。
  钱理离开三司,还没回到大理寺,半路上就被侍卫截了胡,辗转又去了中书省。
  许之源在别人的衙门口踱着步子等,见了钱理见著作郎的行径简单说了说,接着两人一起进了衙门。
  著作郎官拜正五品,低钱理两阶,但他对钱理却没表现出应有的敬畏,不仅在面对问话上百般敷衍,非要钱理将那个居心叵测的银号掌柜拉到他跟前来当面对质,期间还不停地传唤着幕宾,显得他异常忙碌,客人要是识趣,看见这阵仗早该主动告辞离去了。
  钱理一无所获,坐了会儿冷板凳,自觉地提出了告辞,接着等他一回到大理寺,就批了拘捕的文书,让捕役去将那位拒不合作的朱大人带过来问话。
  著作郎万万没想到钱理竟然有这种狗胆,一路沿街大骂,恐吓捕役打狗还要看主人,声称他家姨太的表妹的夫婿是冯阁老最钟爱门生的堂侄,得罪了他的后果众人可得好好斟酌。
  只凭大理寺卿丞的一纸拘捕令,不报三公九卿合议,就直接抓走一个五品大员的情况放在平时确实骇人听闻,但皇上在苛刻查案限制的同时,也给了钱理等同于尚方宝剑的权力,毕竟只收不放,有违帝王的制衡之道。
  所以值此特殊时刻,别说带走一个五品官,钱理要是证据确凿,请首辅回来过堂也未尝不可,这就看他敢不敢了。
  半个时辰之后著作郎进了大理寺,和饶临的石坊管事一样,吃够了皮肉之苦才肯张开尊口。
  他看着还挺委屈,满脸都是不忿:“本……啊不,我与那掌柜私底下确实有书信往来,但、但这事就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京里其他官员也这样干,大人何必单独与我为难呢?”
  其实不止是京中,其他地方上的官员和银庄之间牵扯不清的情况也十分普遍,钱理未必是不清楚,但这时是在开堂,他就是明知也必须故问,字字句句都必须让事主亲自交代。
  于是钱理说:“什么规矩?我怎么不知道,你给我说一说。”
  著作郎向他递了个哀求的眼神,就差在脸上写满一排大意是“这明摆的事,说出来驳朝廷的面子,你我心照不宣不好吗?”的大字。
  可惜钱理不理他,平淡地唤道:“皂役何在!”
  两边站着的四排皂役中立刻走出了两个来,手里提着漆得暗红发亮的杀威棍,朱大人吓得额上青筋崩裂,趴下去喊道:“说,我说就是了。”

上一篇:捡来的小郎君

下一篇:世子无赖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