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下
更何况,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秦国的教育水平的确是要比东方五国,甚至于比楚国也还要再弱上一些。如此一来,吸纳东方五国的人才便极为重要。
事实上,秦国一直以来靠着外国人才渐渐强盛起来的,东方六国的各类人才也非常清楚秦国唯才是举的国策,到秦国来找工作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人才就业趋势。
而且……
长期待在秦王身边接受正统帝王教育的赵政也看得非常清楚,在很多时候,曾祖父就是在用这些客卿压制和粉碎秦国本土势力。
阿兄之前没说,他还没意识到,只当做这些秦国宗室只是在反对水利工程,想要谋取私利,但现在兄长一提,他便联想到了诸多事情,发现的确有了几分端倪。
赵政倒抽一口气,他立刻翻身从池子里头爬起来,“我马上去同曾祖父说!”
“回来!”吕安胳膊长腿长,三两下就将弟弟拉了过来,“你要怎么说?”
“当然是说……”赵政一噎,然后发现这其中好像的确有些难点,难道要和祖父说我们老嬴家的人也不可靠吗?
这事还真不太好解决……
他看了眼悠悠闲闲拿着澡石开始搓背的兄长,眼珠子一转立刻凑了过去接过澡石,嘿咻嘿咻给他阿兄搓背,一边搓一边撒娇“阿兄~你是不是有办法啦?”
“没有。”吕安十分干脆道“此事大王应当早已发现且心有腹稿,不是我们需要担心的。”
“更何况……”他侧了侧身,示意弟弟换个位置搓“朝堂间结派相斗是必然的,现在只是嬴家宗室和客卿之间,以后还有祖籍派、河北河南派、清流浊流派,你要是一个个去思考的话,只怕要把脑子想破了哦!”
兄长的话指向性明显,赵政不由微微一愣,他不由自主得想到了那一日闹哄哄的朝廷,打了个寒颤“这,这样不行……不能让他们吵起来!”
“可是那样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君王。”吕安轻轻说道“朝堂之间必有争斗对立,良性的竞争也可以促进进步。”
“驾驭和控制,并且加以利用。”少年微微侧脸,戳了下听得愣住的弟弟脸颊“这才是为王者该做的,而不是一味打压。”
“想要羊群长胖,那就让一群羊在里面慢悠悠得长。”
“但如果想要羊群日子过得太悠闲了,它们就会不爱吃饭,也不爱长肉。那就可以往里头放一匹狼。”
“有狼在一旁盯着,羊群就必须撒开腿,增加了运动量自然也会吃得多长得快。”
“那,阿兄之前不是还说了《亡羊补牢》的故事保护羊……”赵政愣了愣,突然阴谋论“阿兄,难道那个洞其实是牧民自己挖的?牧民故意让羊群受到威胁,然后等羊长胖之后再将洞洞堵起来?太坏了吧!!”
不,我觉得这是你想太多了!吕小安噎了噎,但他还是一脸高深莫测道:“那就不知道了。”
赵小政惊得连澡石都吓掉了,他带着一脸童年被颠覆的恐惧,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可,可是这样羊不是还是要被吃掉吗……?”
顿了顿,他恍然“被吃掉的羊一定是最弱的羊,牧民用最弱的羊喂饱了狼,然后用狼引起羊群的危机感,最后等羊吃得多跑得快长壮了之后再把狼打死……”
他沉默了一下,道“牧民真是太坏了!”
不,我觉得能根据一个开头就能将一整个故事补充完整赵小政你比较可怕啊。吕安默默举起水盆舀了一盆水兜头倒下。
洗完白白之后,一大一小兄弟二人牵着手走出了澡堂,步行在了咸阳城的街道上,他们此行目的地便是位于渭河以南的咸阳学宫,学宫所在在城外一处清幽处,二人要乘坐马车前去,但因为今天天气好,吕安和赵政二人便打算走到城外然后再上车,也算是体验生活了。
兄弟二人一路走一路逛,刚到门口就听闻一举着一面小旗子的皂衣少年热情洋溢得对跟随他入城的一群人道:“诸君,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咸阳城,等一下我们就能看到著名的咸阳宫以及咸阳风车啦!”
“此车相传由一吕氏小童所造,所以在我们民间又叫吕氏车,其体量庞大,所在位置又是咸阳原最东,无论从北、东、南看过去都能一眼看到,是咸阳城的地标建筑之一。再往前走上一炷香我们就能到渭河河畔的最佳观赏点,然后我们先在那儿用膳,然后乘舟经渭河入泾河,绕行到咸阳原背面,便能从其后看其背后水车全貌。”
“据闻这一水车亦是这吕氏小童所造,所以我们叫它吕氏水车,其和风车联合而动,可将泾河水抽至咸阳原上方灌溉那里的田地。
这上面的田地由我们大王带领公子王孙于五年前开垦,现在据闻王室已经不需要采购粮食啦!我们等等中午将要吃到的蜀黍饭最早也是由王室所种植。诸位可跟紧了莫要掉队,如果掉队了也不要惊慌,请立刻找到最近的街卒告诉他们你们是【走遍大秦】旅行团的,街卒会将你们带到最近的办事处与我们会和!”
吕安和赵政与这群人擦身而过,小少年仰头看去这些人眼中全都是亮闪闪的兴奋和好奇,他们一个个穿着一样的衣服,手臂上还扎着代表游客的臂环。
赵政默默扭头看了眼吕安。
吕小安:“……”
别看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都没干过!!!我也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第185章 战国风云(38)
一大一小相携而行, 准备排队出城。赵政是个体贴的孩子,一见兄长表情已经羞窘到了极点他便也不再多说, 只是吃吃笑了两声。
这些游客都来自于巴蜀之地, 实际上多半是巴蜀各地士族的公子,是来交流学习的……不要怀疑,并非是人质, 是真的来秦国学习的,不打引号的那种。
自李冰入蜀之后,出于修建水利的需要,秦蜀之间的联络渐多。但越来越多的联络也让双方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对彼此都存在一定的误解。
蜀郡人发现老秦人其实也不是那么蛮不讲理,秦国人发现蜀郡人也不是那么的不开化。
秦蜀战争已经过去了五十余年, 对于先秦的人们来说这已经是一代甚至两代人以前的故事了。加上这次秦国派来的最高长官十分靠谱,给蜀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蜀国对于秦国的仇恨也自然被慢慢抹平了。
当然, 李冰入蜀时带来的秦国物资以及文化科学知识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这一变化。
但最重要的是——盐。
四川虽位于内陆,但由于地质原因此地产盐。然而从蜀地出现文明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千余年,几乎所有的盐矿都已经被发现并且被当地士族势力把持,这些人垄断了盐业, 并依此作威作福。
李冰一到蜀地便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此处明明产盐却盐价奇贵,于是, 他在当地四处奔走探查水利之余亦是打探各方消息, 甚至起了从秦运盐平抑物价的想法,但后来他打消了这一念头。
入蜀的交通过于艰难,就算从秦国运盐过来, 单就价格来说未必比本土盐更有优势。
最重要的是,他发现蜀地对于“盐”的开采和别的地方不同——蜀地的盐是在地底下,因此他们的开采模式就是开凿带有盐卤的地区的土层,然后将卤水引到地面经过水煮得盐。
但蜀郡的劳动工具落后,加上蜀地的盐实在太多,大部分的盐矿在努力挖掘也不出卤水之后就便被放弃了。
当李冰第一次看到一处已经“废”了的盐矿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块盐场虽然说是已经被放弃,但是来往者还不少,他们到的时候恰是雨后。他亲眼看到有不少蜀民挖地成坑,然后从中汲水。
向导解释说这是因为土里还有盐,所以如果家里头情况比较困难买不起盐的就可以通过压榨泥土中的汁液得到盐水,经过过滤后再熬干就是盐了。
当地人认为盐藏在泥中,但李冰并不这么认为,因为这里的土地并未盐化。
但是他尝了尝泥水,的确带有些咸味,那么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这处矿其实还有盐卤,只是盐卤是藏在无法通过挖掘得到的地底下。而下雨时候湿润的土地将上下连接起来,盐分向上走,最终走到了地表。
李冰冷静地分析过后,偏头询问了当地向导:“为何不挖井?”
当地向导回以茫然的眼神。
好的,他知道了。
井,相传是黄帝因同情一地干旱所做,但寻常的井也罢,若是要挖深井难度极高,且在搭建过程中容易坍塌,极具危险性。
就算在秦国也只有专门的匠人经过报备后才可动手,造价极为昂贵,一般都是几个村子共同分担这笔开支。寻常人家宅院有水井的话,房价都能涨个四成。若是农田里有水井,那是翻倍都有可能。因此在秦国每年排队等着来挖井的村落不知凡几。
不过可惜的是,就算排到了,能否挖井还要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来决定,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成功掘井的,就算挖了井也未必能有水。一个熟练的井工可谓百家求,这门技艺在秦国还是非常吃香的,并且是一门可以家家传承的吃饭手艺。
不过李冰觉得这门手艺没有传到蜀郡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儿并不缺水。
蜀郡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北部的高耸的秦岭山脉拦截了南下的冷空气,同时也阻挡了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如是方造就了此地湿润多雨的环境。
所以这里并不缺水,不缺水当然也不需要用地下水,就更不会掌握挖井技术了。
加上蜀郡因山地环境将自己和外头隔绝开来,这一门技艺自然没有传入,甚至于当地人都不知道“井”这样东西。
李冰却觉得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打入蜀地的机会。
他特地上书秦王嬴稷,请他派遣秦国擅掘井之人,并且申请了一整套挖井的器械,然后他就带着人在丰水期不方便修建水利的间隙挖了第一口盐井。
然后很快就是第二口、第三口……大大小小的盐井就此在成都平原上落户。
当地的百姓自然也更愿意购买官家便宜的盐,蜀郡甚至可以通过栈道将蜀地的盐送去长安,大大降低了秦国在盐政上对于齐国这个盐的最大出口国的依赖。
靠着这些盐井,当地原本对李冰视而不见的士族也开始闻风而动,主动登门拜访,并且释放了友善的态度。李冰对对方过去处处下绊子的行为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甚至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派人去对方的盐场打井的恳求。
蜀人淳朴,自然投桃报李。当年冬季枯水期到来之后,这些掌握大量金钱和地方势力的士族都派了人过来帮忙修整灌县口。双方感情急速升温之下,对方甚至主动表示想要学习咸阳的知识。
推荐文章
作者其他作品
上一篇:[综英美]合欢老祖改造系统
下一篇: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