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完结+番外
老残又说:“更可笑的是,你一个逃了就是,竟然还拉着卫微一起,难道是怕没有人垫背?你怎么知道他不愿意留在那处作乐,而是更乐意和你一起去吹冷风?”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赵如磨颇不自在,强辩道:“卫微为人老实巴交,是我硬拉了他来的。我既要走,自然要带着他一块儿。不然,留他一人在那被人生吞活剥了去不成?”老残嘿嘿一笑,似了然于胸,不再说什么。
一路上颇为偏僻,不见人烟。两旁树木稀疏,黄土斑驳。风起,迎面就是黄沙。现在接近冬日还不觉得,一到夏天,这样光秃秃的的路,想必难耐日头直晒。左拐右拐,走了很长一段才到。
卫微倚门待,老远就望见两人,等人到了跟前,连忙将两人迎了进去。赵如磨一见这屋子,满目地熟悉感,心里“咯铛”一声响,无意识地感叹:“这屋子的构造和我们的学堂好像。”无论是临水的小屋,雕花的木门,碧绿的窗花,还是墙体的颜色都和南山学院他们两住的宿舍一模一样。
再扭过头随意地问老残:“这屋子是本来如此,还是后来装饰过,兄可知道?”
老残心里奇怪:屋子如何,自然是屋子的主人更清楚。你不问在场的屋子的主人,却来问我这个第三人,是什么意思?下意识的想要回道:是后来按照卫少的指示专门装饰过的。看见卫微恳求的眼神,把要说出口的话咽了下去。
赵如磨见老残没回答,自然猜到了答案,也没强求,径自进了屋。老残见卫微松了一口气,又对自己送上了满怀感激的目光,见赵如磨心如明镜似的不再追问,心里不知道这两人打的什么哑谜,也跟着进去。
屋子结构简单,不过一间卧室,一个间会客厅,一间书房,一间储物室而已。厅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椅子,一张方桌,几张矮板凳而已。卫微又引二人四处看了,储物室是锁上的;卧室雪洞一般,几床薄薄的布衾,雪上加霜的是白屋的屋顶破了个洞,冬天漏风进来,下雨天漏雨,真是应了老杜那句诗:“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老残看了也叹:“人生如甘露,贤侄何必自苦如此?”
赵如磨却说了一句:“你父亲真是疼你,你要好好孝顺他。”卧室如此,无论是被子还是屋顶的破洞,看起来都像是用过很多年的,不像是作假,但是卫家家财万贯,卫家的独子何必吃这样的苦?所谓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卫微有这样一个不仅在性格还是势力上都很强势的父亲,对独子过的贫苦生活怎么会乐意,但选择不闻不问,难道不是一种不忍逆其意的疼爱吗?毕竟以他在河间的声望,只要动动手指头,卫微的小小书斋就该塌了。赵如磨那个不靠谱的父亲,长子疯了,次子死了,第三的那个出家了,剩下的这个……相比较而言,卫员外真是一个疼爱儿子的好父亲。
书房里面正对着门是一排书柜,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书籍,书柜前是一张书桌,一把靠椅,桌上摆着笔架,一本翻开的书,一张宣纸,笔架上稀稀拉拉地挂着几只毛笔。赵如磨靠近了看书柜上摆放的书,是一些经史子集和游记。看到书名之后奇怪地扭头望了卫微一眼,卫微不好意思地报之一笑,带了老残去别处看。
书柜里的书,除了常见的必备的本子,有些是他们俩在南山一起读过的,有些是卫微知道赵如磨想读却一直没有找到的孤本,更多的是当时赵如磨喜欢但卫微不感兴趣的。赵如磨随手抽了一本翻看,是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端平十五年翻刻的本子,书皮磨损的很厉害,书页也被翻得泛黄,看得出来主人认认真真读过,页眉页脚还有许多注脚,都是熟悉的字迹。赵如磨不知道卫微收着这些做什么!赵如磨心中疑惑,走到了书桌跟前,一时好奇,想瞧瞧卫微最近都读什么书,顺手拿起案上摊开的书册,是一本王先谦校注的《陶渊明文集》。卫微还是和以前一样,喜爱陶渊明的田园诗。世事是很奇妙的,怀着“少时慕黄老,终老归山林”的淡泊少年却是改革最坚定的支持者。
赵如磨顺手翻了几页,细细地看书上的批注,这时卫微进来说:“兄长在看些什么?”一眼看到赵如磨手上握着的《陶渊明集》,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脸色大变。
赵如磨看的入迷了,乍听见卫微的声音,才意识到自己没经过他人同意就翻看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十分不妥当。即使这个别人是卫微,他们曾经不分彼此,但到底不是从前。明白过来后被自己吓到,下意识地像扔烫手山芋似的想把书扔回原位,因为太着急,一时不慎,用力过猛,反把书扔到地上。可怜的线装书在地上打了个滚,才乱糟糟地躺在地上。
卫微站在门口,看到书掉地上,脸色大变,着急地想去捡。赵如磨看到书掉了,十分抱歉地说:“抱歉抱歉”蹲下身赶在卫微之前抢先一步拿起书本,一边整理,一边不好意思的说:“真是抱歉,我刚才真是不小心。”卫微看到赵如磨已经开始整理散乱的书册,停下往前奔的步伐,任命似地低下头。
赵如磨正整理着,突然有一张纸晃晃悠悠地从书本里掉了出来,左右摇摆地落在了地上。原来,这张纸条本是夹在文集中当书签用的,被赵如磨这么一扔便掉了出来。卫微见果然有东西掉出来,脸色更难看了。赵如磨看到这一幕,心中疑惑,上前将纸条拾起,一边说:“呀,有什么掉出来了。”拿在手上下意识地就着光一看,愣住了。
赵如磨偏着头逆光从窗棂外望着远处山峦,过了一晌,才扭头看了站在门口的神情复杂的卫微一眼,心中叹道:“我没有辜负这张纸上的情意呢,但是你却辜负了我!”叹罢,将手中的纸条搁在案上,也不管因自己的失误而支离破碎的文集,一边自言自语:“铁兄去了何处?”一边完全无视卫微,自顾自地走出书房寻老残去了。
卫微的心好像沉到了湖底,也不去收拾残局,见赵如磨要走,抬脚跟了出去。
日头越发倾斜,半晌后正照在纸条上,若是有人从旁窥测,恰好能看到纸上纤细字体写着这样一句话:
自与君暌违三月,往事宿昔不忘。愿来年有日,与君共话西窗。
卫微这里没有仆人,什么都要亲历亲为。虽说是来做客,但到底不好太劳烦主人。三个人不过坐在一起喝杯茶闲聊几句,其中赵如磨神思不属,卫微看起来精神不振,老残一个人怎么唱独角戏?坐一会儿,索然无味。
赵如磨神情恍惚,满脑子想着:他是故意放在哪儿让我看到的吗?原来,赵如磨在书房里看到的那张纸条是在南山时写的。纸条磨损的像腌菜一样,但是还是能看出来这十几年间被人无数次抚摸过以及无数次被泪水沾湿过。赵如磨之所以能辨认出来,是因为他自己亲眼见过纸张被泪水沄湿的样子。但是,卫微没事把这样一张纸夹在常看的文集里做书签,这符合常理吗?若是,说明他这些年一直不能忘记这张纸条,不小心被我瞧见了,但这能说明什么?如果不是,那是他知道我今天来,故意将平常不常用的纸条放在显眼的位置,期望被我无意中翻到,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赵如磨还想:这都是什么事?分开以后,我以为你去寻更好的人生,结果我看到了什么:布衾、漏雨与白屋。你就这么着,守着这么个破地方毫无生趣地过了十多年,亏得我安心的以为你过得很好。我潜心修行,为你的平安喜乐,现在看来都是笑话。
赵如磨红了眼,抬起头来看着院子里的槐树:当年我属意你,你是应了的,然后中途变卦。我以为你想要正常的生活。如今,你守着这些废铜烂铁做什么?
第24章
赵如磨红了眼,抬起头来看着院子里的槐树:当年我属意你,你是应了的,然后中途变卦。我以为你想要正常的生活。如今,你守着这些废铜烂铁做什么?
说来也怪,当日最激进的少年窝在乡间远离世事,当日最淡泊的少年汲汲于名利。
事情一开始都是有千种万种可能的。
端平十年,赵如磨多嘴劝了卫微一句以后,卫微看似听取逆耳忠言,放下了对新学的热情,实则没有。他还是关注新学的进度,只是将对新学的热情转移到了赵如磨身上。与其说他对赵如磨感兴趣,不如说他对赵如磨的见解更感兴趣。但是在他完全了解赵如磨的想法之后,他对这个人本身的兴趣就更大了。因为赵如磨在南山学员当中实在是一个独特的人。
首先,赵如磨的见解从何得来呢?要知道,虽然朝堂上大多是对新政的反对之声。但是南山是新学的重镇,上至讲师,下至学员都是新学的狂热支持者。在这种狂潮之中,保持自己独立的观点已属不意,连卫微也私下里承认自己是受了大伙儿的影响。但是赵如磨是什么态度?他也不反对,就是像看一场注定失败的闹剧一样远远地看着,事后证明他是对的。但是赵如磨那时只有十五岁。史书传记里常常会用到一词“年少聪颖”,那都是当世了不得的人物功成名就之后再写的,都已经功成了再看小时候的事迹,当然怎么看怎么不一样。真正年少聪颖的也不是没有,前朝就有个例子:嘉佑的状元聪明绝顶,在首辅与次辅的你死我活的权力争斗之中保持中立,还能让两个混了几十年的老狐狸同时将他引为心腹,这事一般人能做到吗?但这种人物一般也就三百年出一个。实际上,大部分的少年都是懵懵懂懂,无甚见解。所以虽然赵如磨资质上乘,但是在众多学员中并不出众。他是哪里得来的这样的见解?
要说清楚这事,首先要说这两人对对方的第一印象。上文说到虽然赵如磨同意和卫微一起住,解了卫微的燃眉之急,但是同住之后卫微发现赵如磨不是个好相处的娃,就和另一群富贵公子打得火热了。至于赵如磨是怎么个不好相处法,也就是他从赵家带来的紧张情绪,性子冷冷的,不爱搭理人,永远站在一边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这一切。对少年感兴趣的东西他不感兴趣,问他一起去听曲不?他不去。一起去听评书不?他不去。只有去书肆的时候才会跟着去挑本书,路上也不与人嬉闹。少年一向敏锐,这种性子说的好听些叫不打扰人,其本质是不关心他人。所以虽然卫微隐约知道赵如磨是个很好的人,但是你不和我玩,谁理你?
赵如磨对卫微的印象也不怎么样,一开始以为他有子路不忮不求的品质,然后发现是自己想多了。这位少年出身乡绅之家,能进南山是靠佛祖保佑,但是为人太活络,先头还与那几个纨绔井水不犯河水呢,过后就打得火热,这种性子说得好听是过人之处,在赵如磨看来是待人不够真诚。他心里不喜欢,其实更郁闷的他都不搭理我。你想,赵如磨以为卫微不搭理自己,他对对方能有多少好感?
所以,虽然两人是同舍生,一开始不过是点头之交。后来,新学愈演愈烈,卫微跟着那一班纨绔起哄。赵如磨一旁看着,心里想:为人活络是每人处世方式不同,可以理解。而且出身乡绅之家,求功名之心切,自己若是易位而处,想必也会如此。卫微虽然对人不够真诚,但是对新学这事的支持却是真诚的,可见其人可交。但是新学却是一滩浑水,赵如磨每日看着卫微和一群贵族公子趟浑水,心中不忍,他又是个自幼爱管闲事的,忍不住多嘴说了一句。当然他那种提点人的说法和骂人无异,亏得卫微是个心宽的,不仅没有得罪人,反而多了一个知交,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卫微见赵如磨好心提点,这才知道他为人其实面冷心热。又被他的见解吸引,十分好奇,追着打着问缘由。两人因此熟络起来。
大概那件事过去几天后,卫微止不住心痒,问:“说起来,你怎么知道新学必败?”
赵如磨白了白眼,说:“你别乱说,我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席卷全国的大事,要不是被卫微逼急了,赵如磨小小年纪怎么敢评论?而且,两人相识不久,赵如磨行事一向谨慎,他又不知对方看法,怎么会轻易说出自己异于常人的见解?
卫微追着不放:“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们都不知道呀。”他们指另一群官宦学子。
赵如磨不赞成地反对:“他们不是不知道,他们是不在意。只有你一个人较真,你还看不出来?”
赵如磨看不惯卫微闷闷不乐的样子,又说:“你都不读书的?”卫微立马反对:“不是,我有读的。”开始列举,“像周易,四书都有读的。”看着赵如磨无奈的表情,反应过来,低声问,“你是你是看书看出来的?你都看什么看出来的?”
赵如磨也低声说:“像周易里说,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都是这个意思?重要的是看史书,你看秦国商鞅是怎么改的,北魏孝文是怎么改的,难道不能以古见今?”
卫微完全没听懂,下意识反对:“可是,商鞅是成功了的呀!”赵如磨摆摆手:“自己去看!”
赵如磨看着卫微默不作声的样子,心里想:从来都没有人关心我是怎么想的,好不容易有个和我说话的人,又被我三言两语惹生气了。于是拉拉卫微的衣袖,问:“你有个姐姐也在南山?”
卫微不知道他问这个干什么,下意识地点点头,应道:“是呀。”
赵如磨继续说:“其实新学怎样还有变数,我不敢说。但女学是必败的。”
卫微瞪大双眼,惊道:“什么!”所谓女学是指张相新政的一项,让适龄女子与男子一般接受教育,学习四书五经,现今只有南山一个试点。而且门槛不限,卫微的姐姐在南山念书主要受惠于女学。卫微是男子,即使不在南山,也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参加科举的。但是他姐姐不同,如果女学废止,她想要继续学业,就难如登天了。闺塾也是有的,但毕竟和正式开办的学院不同。这就是赵如磨说女学必败,卫微这么紧张的缘故了。
赵如磨耐着性子小声说:“所谓人亡政息,张相一倒,女学必败。也可能张相未倒,就扛不住压力要废止女学了。”
卫微见赵如磨说的含糊,更着急了:“你说什么?”
赵如磨随口说:“东汉有个皇帝,嗯,我不记得是哪一个皇帝了,姑且就叫他皇帝吧。这个皇帝很年轻就即位了,即位以后想要整治朝纲。东汉的时候土地兼并很严重,所谓土地兼并,就是豪强把平民的土地兼并了,官府收税是按人头,豪强又不要交税,平民反而要负担很重的税负,于是就破产了。于是平民卖身为奴,到豪强家做佃农,躲避了官府的赋役。这样既损失了国库的税银,逼得平头百姓做了奴隶,又做大了豪强的势力。小皇帝在做太子时就知道此事的弊端,于是即位以后立志革除旧弊,颁布了许多诏令保护百姓的土地不被豪强兼并。这些诏书一经发出就被驳了回来,小皇帝还被一个老臣指着鼻子教导,‘需知,你是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是与百姓治天下。’”
赵如磨说话就和他写文章一样,喜欢起兴。而且喜欢用八竿子打不着的典故起兴,看得人心痒痒。夫子见到这样的才华不舍得责骂,于是他下次就变本加厉,恋上了汉赋的手法—铺陈。有一段时间他有意模仿司马长卿的《子虚赋》,作的时文里面全是不常见的‘瓮牖绳枢’之类,被夫子严加指责,最终改了这个毛病。不过他说话还是习惯学庄子以例论证,虽然用的都是不恰当的例。这会子和他说话的都快被急死了,他还在说上古有大椿呢!
作者其他作品
上一篇:和霸道总裁谈恋爱?
下一篇:《[娱乐圈]最佳黑粉》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