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胄龙脉
胡昌翼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四书五经。时光如梭,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太子长大成人。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二十二岁的胡昌翼考取了明经科进士,正当朝廷举贤受职之时,传来胡三公病重的消息。胡昌翼忙向后唐庄宗皇帝请假回家侍父,以表孝心。
胡三公深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他不想让那个秘密随着他而埋入地下。在病榻前,他要胡昌翼挖开墙壁,从里面拿出那个藏了十几年的木盒子。
打开木盒子,里面有昭宗皇帝的血书和李淳风留下的那封信。看过之后,胡昌翼什么都明白了,他泪流满面地跪在病榻前,朝胡三公连磕九个响头。
胡三公指着盒子里用黄缎包着的东西,要胡昌翼打开。胡昌翼解开黄缎,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一尺见方、高约六寸的玉印。他拿起玉印,翻过来,见下面是八个篆体阴刻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有关传国玉玺的故事,胡昌翼是知道一些的,《史记》与《汉书》上也有相关的记载。他怔怔地看着手中的传国玉玺,说不出话来。血书与传国玉玺这两样物件,是证明他乃李唐皇室的最好凭证。
胡三公声音微弱地说:“你且收好,此物切不可旁示于人。历来兵乱,都与此物有关。玉玺虽是圣物,却也是人世间的不祥之物呀!”他接着说:“朱温贼子早已经死了,国仇家恨,一切都已烟消云散。我死后,你可恢复李姓,毕竟你是李氏皇子!”
胡昌翼哭道:“父亲,大唐江山早已换姓,我虽是李唐皇室,但深感父亲养育之恩,既然先皇遗书中已准我改姓,又何必改回去呢?自我之下所有子孙,世代姓胡,永不改姓!”
胡三公死后,胡昌翼守孝三年。他自知乃帝室之胄,又何必屈尊于别人之下,令先人蒙羞呢?于是,他在考川村中修建了一所书院,专心教书讲经,结交乡野隐士,拒不出仕,世称“明经翁”。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胡昌翼无疾而终,享年九十有六。临终之时叮嘱儿孙,为报胡三公养育救命之恩,切不可改回李姓。他死后,其子按其吩咐,将其葬于考川村对面的黄杜坞,墓地为凤字形,其墓为八卦状,墓呈半球形,面贴龙鳞青砖。墓葬顶为太极图,侧围为八卦符。墓前正对玛瑙峰,背靠连绵数十公里的龙形山,左青龙右白虎,藏风聚气。
在当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座八卦坟的寓意。可后来,当苗君儒站在这座八卦坟前,看出此中的玄机之后,也不禁惊叹坟墓主人的精明与苦心。
据后世考证,婺源周边的胡姓子孙,大多出自考川(后称考水),世称“明经胡”。后世胡氏子孙繁衍,做官从商者众多。
“明经胡”的子孙们只知道自己是皇族后裔,并不知道他们的祖上还保留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第二章 军统精英
戴笠从沈醉的口中得知苗君儒失踪一个多月的消息,心头暗暗一惊,但是他表面上不动声色,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抽了两口,才说道:“难道除了他之外,就没有人能够对付上川寿明了吗?”
沈醉想了一会儿,低声说:“自古以来,中国民间玄学方面的高手众多,我倒不是担心找不到人对付上川寿明,而是担心……”他顿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
戴笠用那深邃无比的目光望着沈醉,沉声道:“说下去!”
沈醉小心地说道:“如果上川寿明此行来中国是带有重大军事企图的话,日本方面肯定做了相关的安排,我们国内知名一点的玄学大师也必定遭到了毒手。苗君儒的失踪,恰好能说明这一点。”他停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与日本人打过很多次交道,深知日本情报工作的细致,日谍情报之准确,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我干情报这么多年了,居然没有弄明白上川寿明来中国的目的,真是……”
戴笠摆了摆手,说道:“我不想听这些,情报的失误,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桌子上那页纸,你先看看!”
在军统局内,沈醉素有“老好人”之称。既然戴笠没有丝毫责怪他的意思,就说明军统内部对于上川寿明暗中来华的行踪,已经有所掌握。戴笠找他来的目的,只是想听听他对这件事的看法。他走过去,从戴笠面前的桌子上拿起一页纸,见上面写着几行字,还在一张小地图上画了一些曲线。
他越看越震惊。这张纸上详细地标出了上川寿明来华后的行程时间和停留地点。最初的那天,是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九日,地点是在天津。
从这页纸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上川寿明来华已有四个多月,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最近的一次则在两个多月前,地点是山西南部的运城县。
1943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日军在南亚及太平洋战争中也是屡遭重创。为了挽回败局,日本大本营决定加强海军和缅甸方面的地面兵力,而对华的作战兵力,则一减再减。在战略上,已完全处于守势。各地方的日军,收拢兵力,龟缩在各大城市及主要交通干线的周围。国共两党的军队,正一步步展开进攻,收复河山。
虽然从1944年11月份开始,八路军的小股部队已经开始对驻守在运城周边的日军展开攻击,但是运城仍牢牢控制在日军的手中。
沈醉略微想了一下,说道:“据我所知,在上个月,阎老西派他的亲信与山西产业株式会社社长河本大作秘密接触,地点就在运城。不知道上川寿明到运城,是不是和这件事有关?”
见戴笠的眉毛微微皱了一下,沈醉把接下来想说的话咽回了肚子里,不敢再往下说了。“山西王”阎锡山虽然是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但一向与老头子对着干,对于老头子的命令也都是阳奉阴违,主张山西绥靖主义,采取独立路线,保存实力,极少与日军发生冲突。直到日军逼境,不得已才同意联合抗战。对于阎锡山这个人,军统和中统那边的意见不同。按戴笠的意思,早在抗战初期就应该解决掉。而中统那边则主张拉拢,可以用其控制山西共产党的势力。可是老头子不表态,谁也不敢乱动。
抽了几口烟,戴笠缓缓地说:“他手下有一个姓梁的顾问,不是你的人吗?”
沈醉额头上渐渐渗出了汗珠,点头道:“是的,是的!我回去后立马联系他,要他多注意这方面的动向。”
梁重明,湖南人,中将,是阎锡山的军事顾问。从1916年阎锡山任山西督军的时候开始,二十多年来忠心耿耿,为阎锡山巩固山西的财政和军政大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理说,阎锡山对这样一个部属,应该多加关照才是,可是他并没有那么做。就在两个月前,梁重明的儿子在妓院中与一个穿着少尉军服的军官争一个花魁,不料那人拔出枪,一枪把梁重明的儿子打死。凶手被抓起来后,当天晚上就放了。后来,梁重明才知道,凶手是五台山人,与阎锡山同宗,牵着一丝远亲的关系。梁重明以为凭借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能够使阎锡山向着自己,可是他错了。阎锡山那一句“人都死了,我看就算了”的话,令他的心一下子掉进冰窖中。堂堂的中将,居然输给了一个少尉,这口气哪里咽得下?可是在阎锡山的手底下,梁重明只有忍气吞声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