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又在跑路
手中还被塞了一块硌人的东西,似乎是令牌,也像是通行证。
大夫说完之后,扶着他的手也不见了。他麻木地继续前行,过了几步才反应过来,又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
夜色渐浓,李怀安恍惚中能听到远处宴会的吵闹声。有人在奏乐,混着嬉笑声一路传到他耳边。
此时此刻悲欢都与他无关,他只想早些走到宫门,登上那辆回家的马车。
宫门很远,他越走越迟钝。幸好在整个人失去意识之前,他看见了那辆马车。车离他还有一段距离,他依稀能分辨出前面坐了个年轻车夫。
守卫果然上前询问,说了一串赤余话。李怀安裹紧了披风,尽量遮住他一身的伤口。另一只手抬起来,亮出那块令牌。
草药已经被他嚼碎,烂在口中,融成黏糊糊的汁。裹着整个舌头,让他下半张脸都失去了知觉。
他做不出表情,又怕自己的眼神会暴露什么,只能低垂着眼。
守卫看见那块令牌之后,后退两步,让出通向马车的路。
李怀安刚抬脚迈出一步,便又听他们说了一句赤余话。
他手心里出了一层汗,高度紧张,却因为草药的作用而混混沌沌。两种感觉相互撕扯,他迟迟没能做出反应。
守卫不耐烦地重复了一遍,又走上前来。
李怀安仿佛被放在火上炙烤,守卫逼近的一瞬间,他也猛然抬眼。
远处宴会仍在继续,赤余的乐器正演奏着赤余的歌曲,空旷辽远,像极了风沙卷地的北漠原野。
他耳畔的声音被笼了一层布,听不真切。五感中只剩眼神还锐利,复杂的痛苦矛盾在这短暂抬眼中,化为敌意被宣泄出来。
最前面两个守卫与他短暂对视,僵了僵,莫名而来的恐慌不安涌上心头,脚下也就往后退了些许。
李怀安没再犹豫,从中间走到马车前。麻木的身体被迫使出力气,攀住车沿,握住车夫伸出来的手,艰难登了上去。
马车没等他坐稳便行驶起来,李怀安猛地被甩到座位上,后背撞上车厢。
新的疼痛袭来,却钝了许多。车夫从车帘缝隙里递进来一只水壶,他伸手接过,笨拙地打开盖,仰头往嘴里灌水。
草药和着水被喉咙主动咽了下去,嘴里总算干净许多。车内昏暗,李怀安费了一番力气盖上壶盖,靠着车厢喘气。
马车稳稳当当地驶着,马上就能离开赤余皇宫。他也下只需拿回玉玺。便可以回魏国了。
在他五年前被押解至赤余的路上,玉玺被他找机会藏在了某片桦树林中。若这五年里那地方没出什么变故,拿回国玺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切发生得太快,几个时辰前他还在那间暗室里被打得奄奄一息,如今竟然已经坐上了归魏的马车。
五年,二十五岁一身龙袍而来,三十岁满身伤口离开,他却好像活了一辈子。
作者有话说:
昨天感冒了,所以断断续续到今天上午才写完,对不起各位久等了!!明天星期天,所以明天见(? ??_??)?
第53章
李怀安听见一声嗤笑,倏然间从回忆里抽身。勒其尔从他的走神中找回一些成就感,仰头睨着。
他自从记忆恢复后,一直以为是自己侥幸,才能碰巧逃出那地方。甚至想过如果自己运气没那么好,此时此刻又会在何处。
李怀安已经没那么容易被扰乱心绪,即使面对勒其尔的挑衅,也还能纹丝不动。
“那你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赤余既然主动放走他,必然不是大发善心。布局也好,谋划也罢,现在看来却并无什么事发生。
勒其尔耸了耸肩,满不在乎道:“本想看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却没想到你们叔侄俩都这么清心寡欲。不对,也不能说清心寡欲,狼狈为奸这个说法还挺合适的。”
“除了最后一句话,其余的我都同意。”李怀安大大方方承认下来,扬手让士兵把赤余小皇子转移阵地。
几个人上前,本准备把勒其尔从笼里押出来,被他出声阻止了。
“用战车连人带笼一起运,让摄政王亲眼看看他的小朋友。”
李怀安欣赏着对方不自然的脸色,看士兵牵来战车,把整个牢笼都搬到了车上。
没人怜香惜玉,勒其尔在狭窄的笼中磕磕碰碰。将将站稳,李怀安又走过来拿起牢笼上的锁审视一番。
看了片刻又放下,抬头微笑道:“挺好,别想着逃出去,也别想着自杀,你都办不到。”
说完没等对方反驳,又转头吩咐道:“走吧,时间差不多了。”
*
魏军出动大半军力迎战,圣上御驾亲征。李怀安也套了副盔甲,驾马跟在李越身后,一同前往。
延州城之前尚未攻下,魏军浩浩荡荡行至城门外,隔着一段距离停下。
赤余的十万大军也已到达城内,一攻一守,情势分明。
冬末的风仍带着刺骨的寒意,从北边旷野向南而来,掠过无尽萧瑟。
两军对峙,李怀安望着前面那片空荡平野,又想起了那年的青州城外。
从何处开始,又在何处结束。
城墙上守着一大群步兵,尤其是弓弩手,箭在弦上,已瞄准他们所在的方向。
李怀安突然看见有人登上了城门,站在正中间迎风而望,是个男子。
他回头看了勒其尔一眼,正一瞬不瞬地盯着那个位置,神情冰冷,牙关咬得很紧。
李怀安对着李越背影道:“就是那个摄政王。”
李越也回过头看了赤余小皇子一眼:“行,那先试试。”
手势一下,便有士兵牵马走出,马后面拉了一辆不常用的战车。
勒其尔在木头笼子里挣扎,却连背过身去都做不到。
到底是娇纵长大的皇子,到了这般境地,仍像个没断奶的小孩一样,又闹又嚎。
“李怀安!你放我出去!狗皇帝……李怀安你个小人!”声音在安静的两军中间传得很广,就连城墙之上的人也一定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