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后我怀了仇帝的崽
终于在比试的前一日,易词等到了石忠老人状告巨源僧人与宇相杰的亲笔信,以及关键的人证。
近来的顾政变得格外繁忙,已经有几日没来易词这里了,似乎是因为边疆外族的骚动,和秦国的一场瘟疫。
这种情况下,易词偷偷出宫的事情几乎不会被顾政察觉。为了稳妥,易词打算比试完就尽快赶回。
比试当日,易词换好衣裳,让洛安带着自己离了宫,坐上马车来到了阳雪阁。
易词从马车里走出,用布遮了面,脸上依旧带着纱帽,只露出一双透亮清冷的眸子。他穿着一身雪白,清瘦高挑的身段就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人。
仅仅是一个身影,就让人惊艳。
小童轻轻吸了口气,终于见到传闻中的万悲闲人,反而有种浮在云端的不真切的感觉。如果不是早知道万悲闲人是个年轻人,小童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眼前的人当成万悲闲人。
易词跟着小童绕过回廊别院,来到一处清幽宁静的阁楼,与那些在阳雪阁热切关注这场比试的人群隔绝开来。
他一步步迈上台阶,脚下的风荡起涟漪,让他的衣摆如水波晃动。面纱也轻轻翻动,一双冷清的凤眸便透过面纱望了出来,见到了在二楼候着的两个人。
巨源僧人穿着僧袍,面容和善,见到比他辈分更小的易词竟主动招呼道:“小友来了。”
宇相杰站在巨源僧人身旁,眼睛只从易词出现就一直落在他的身上,眼底有暗流翻涌。上一次的耻辱还刻在心中。
两人的架势好像是在这里等候了许久,倒衬托得易词像是摆架子,故意来这么晚似的。
然而易词是在约定时间赶到的,不早不晚,并未迟到。
易词将一切收入眼中。
他一身白衣,头戴纱帽,一双冷淡漂亮的双眸扫过他和巨源僧人的身上,仿佛不带感情的雕像,并未将他们放在眼中。宇相杰看得一阵火大。
巨源僧人收敛眼中的暗芒,夸赞道:“果然英雄出少年,小友年纪轻轻,在绘画一事上竟有如此造诣,实在让老夫佩服。不知可否取下纱帽,让我等一览真面目?”
巨源老奸巨猾,知晓万悲闲人走哪儿都带着面纱其中必然有秘密,一番虚与委蛇想让易词摘面罩,倘若易词不摘,就显得易词失礼了。
易词哪能不知?
他当国君这么些年,官场那些人比巨源老奸巨猾十倍,他见得多了,自然知道怎么应对这种状况。
但易词只是抬眸淡淡地看了巨源僧人一眼,话语带着几分疏离冷漠,丝毫没给巨源僧人留情面:“不了,不太方便。”
巨源僧人嘴角狠狠一抽,完全没想到易词会这么不客气。
宇相杰是个狂妄的性子,却没想到易词比自己更加狂妄。他一阵恼怒,但随即想到这件事情借由他人之口传播出去,易词的评价将会是什么样子,他心里不由得快意起来。
让你狂妄!等之后就知道了!
阳雪阁的主人松石老人惊讶地看了万悲闲人一眼,隐隐皱紧眉头。万悲闲人的确是有实力,但用这幅态度对待画坛前辈的巨源僧人,未免太不谦虚失礼了。松石老人心中有所不快,但他什么也没说,调和了两句就进入了正题。
既然万悲闲人与巨源僧人都擅长山水画,今日的比试题目自然也是山水画。只是有一定的限制,两人需要在限定的尺寸、限定的时间内作画。若时间一到,画没有完成,就算做输了。
限定的尺寸这个要求是巨源僧人提出的。鉴于上次宇相杰与万悲闲人作画的经验,巨源僧人担心易词再次选择较大的篇幅作画。在巨源僧人看来,易词的水墨画之所以能胜出,选择了较大的画幅是关键。
大的画幅显然比小的画幅看上去更有气势,易词的水墨山水也只有在较大的画幅才能发挥出效果。
易词则提出了限定时间这一要求,要求这幅画必须在三个时辰内完成。易词私下出宫,担心会有意外发生,所以打算尽早回宫。
今日他心中一直隐隐有不好的预感,不知是因为没有魏玉舒帮他兜底所以没有安全感,还是他的直觉对他发出的一种预警。
他脑海中一浮现出顾政那张不怒自威的脸,心就有种悬挂在空中,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感觉。
他与巨源僧人各自走进了一间房间。
房间里早有人检查过,里面除了笔墨纸砚等作画必须的东西,其他什么也没有。
等到规定时间一到,立马会有人进入房间取出画作,将画作呈到评审处。
这次评审的人除了原本的画中仙子李鹤卿、画坛将军杨圣铭、形神兼备崔道问、大小苏父子苏天乾与苏长风、松石老人之外,还增加了几位在画坛中称得上泰斗的德高望重的人物,还有画院的三百学子。
阖上门,易词的心仿佛跟着逐渐阖上的门扉与外界隔离了开来。
他与巨源僧人早于一日前就知道了比试的规则与题目,易词的心中早有一副画卷刻在心中,此刻只待挥洒笔墨,将心中的山水呈现出来就好。
洁白的熟绢被镇纸平稳压在桌案上,这是一幅大三尺的画绢,长度为三尺,宽度为二尺,约人的半身长,一臂宽。用这样的长宽的画绢来绘山水画,对于画的布局结构十分考究。
如何把一方雄伟壮阔,或荒天邃古,或烟雨朦胧的天地浓缩于这小小的一幅画绢中,同时又不失其神形韵味,是作画一开始就必须考虑的事情。
就在易词打算落笔之时,他雪白的袖袍不小心扫过砚台,泅湿了衣袖,在干净无暇的画绢上拖出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易词蹙眉。
他绘画多年,平时从未发生过这样大意的事情,但好巧不巧,这件事就是这样发生了。
浓淡相间的长长一条墨迹大摇大摆地横在画绢的右下方,在雪白画绢的衬托下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就像是一个画家大开大合的一笔,气势十足地挥洒在画绢上,为整幅画卷定下了后面的基调。
易词本打算换一张熟绢重新开始,但他看着画绢上的墨迹,却忽地将其与顾政的字迹的联系在一起。
当时还不会熟练掌握手中笔的顾政落笔时便是如此,下笔全然不知收敛力道,毫无顾忌,虽然字形很差,却有气吞山河的气魄蕴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