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咸村命案
[侦探推理] 《启咸村命案》作者:曾愚生【完结】
文案:
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鬼节”,在这一天,“鬼门”会大开……在注重传统的潮汕地区,往往会举行隆重的“盂兰胜会”来祭祀众鬼……
故事发生在民国二十年,一座深处于大山中的潮汕山村中。就在举行完“盂兰胜会”后,喋血案件接连在村中发生,村中两大家族的女眷纷纷成为血案中的牺牲品……
是鬼怪祸害,还是有人假借“鬼怪”之说借而行凶。各位看官,且听我娓娓道来……
标签: 诡异 侦探 民国 潮汕 血案
==================
☆、杨家小店
在今广东省普宁市里湖镇与梅林镇相交界的地方,是一片高山深林。就算是在今天这样发达的现代社会,此地的交通仍是十分不方便。连接两镇的是一条十分破旧的96号县道,由于此地人口罕迹,因此这条穿过这片高山深林的县道,很少有人经过,显得年久失修。走在此路上,不禁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凄凉感。但是,就在这片高山深林里,96号县道的西边,却还顽强地存在着一座小山村——启咸村。在此,我不得不夸一下我们潮汕人民的坚韧,在如此荒凉的深山里,依然还有我们潮汕人民在此生活。由于是远离城镇的偏远山区,这个村庄的人口不多。据我考证的《普宁县志》民国时的记录,在民国时期,这山村户不过百户,人口还不到一千人,是一座小型的山村。也是由于远离城镇,此地民风纯朴,但是民智也十分闭塞,至今仍有不少封建时代的影子。大家试想想,这样的一座山村,在民国时期,得闭塞成什么样了。
没错,我今天要写下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民国二十年的启咸村,曾经轰动全省,不,甚至是轰动全国的一起恐怖谋杀事件。不知老一辈的朋友们是否还记得此事,不过我想至今还记得此事的人,应该已是为数不多了吧。
虽说在动荡的民国旧社会,死人是常有的事,但是发生在这闭塞小山村的这起命案,其恐怖性,诡异性,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感到无尽的害怕。
在开始讲述这起谋杀案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得先向各位读者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发生场所。
启咸村,在民国年间,归属普宁县鲤湖镇圩管辖,但是由于整个民国年间政局的不稳,政权交替频繁,而且中国自古以来所奉行的“政不下乡”原则。该村的日常事务都是由村内几大家族把控。不管是最初的陈炯明政府,还是接下来的孙中山军政府,又或是陈济棠主政的广东政府,还是末期老蒋的南京中央政府,对这里都是放任其自理的。
这座小山村,虽然人口不多,却不像潮汕地区其他地方的小村寨那样居住的是同一个姓氏的村民。启咸村虽然户不过百,但内中的居民,却是由相当多姓氏杂居在一起。
在这些人家中,曾有一大地主——彭氏家族。这个家族由于其祖上的努力经营,在村中拥有了整个村近一半以上的耕地,是村中名副其实的“地王”。也由于这个家族在村中庞大的影响力,在动荡的民国时期,不少村民们为求得安宁,都唯其马首是瞻。这个家族祖上曾有人中过举人,这在崇尚读书考取功名的封建时代,影响力有多大,想必熟悉历史的各位读者应该都能了解吧。而且村内大多数村民都是这个家族的佃户,所以村民们都不敢直呼其彭家,而称其为“头家”。“头家”在潮州方言里的意思就是:老板,雇主。想想还真是恰当啊!
“物极必反”,老话是这样说的。像彭家这样显赫的家族,在民国时期,却遇到了它的强劲对手。
与中国的其他阶层一样,一把手的位置下总是有永远与其分庭抗礼的二把手。处在启咸村中这个位置的,就是村中的另一个家族——刘氏家族。与传统的彭家不同,刘家并不是村里的地主,但它也有自己的发家之路,那就是种植茶叶。启咸村深处于大山之中,环境很适合种植茶叶,村内为数不多的耕地都差不多被彭家占去了,好在茶叶可以种植在稍缓的山坡上,刘家就索性买下村内的几个小山头来种植茶叶。通过努力经营,没有几年,刘氏家族就跃起成为了启咸村中实力第二的家族。村中有不少失去土地的村民成为了这个家族的茶工。当然,村民也不直呼其为刘家,而称其为“二头家”。民国二十年,其家族在村中的势力不断得到增长,甚至有超过一把手彭氏的苗头。
老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村内的两大“头家”彭家与刘家,就与冷战时期的苏美两大阵营一样,在村内明争暗斗,不断地分庭抗礼。而村中余下的几个小姓氏:杨,江,张,李等,就只能各自选好阵营,站好队了。这种传统地主与新兴资产主的对抗,算是当时动荡的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吧。
我们的故事,首先是从汕头市开始的。
民国二十年(1931年),农历七月十二日,中午。在汕头市西堤码头处的一家小旅店中,住着两位来自省城的学生。他们二人都是来自广州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的学生,两人的穿着都是当时在学生中十分流行的学生式白衬衫与黑长裤,头戴宽檐草帽。其中的一位身高有一米八多,皮肤黝黑,身材魁梧,观其五官,挺拔的鼻峰,双目炯炯有神,俨然一幅美男子的模样。另一位身高稍矮,只有一米七多,皮肤白皙,微胖,戴着一副圆框木架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
这时,那位稍高的男生说道:“钟兄,你的行装收拾好了吗,好了的话就赶紧上路吧。这汕头到我家的路程,我们还要赶上一天多的时间呢!”稍胖的那位回道:“看你一脸的焦急样,好了好了,我们这就出发。”
两人中,稍高的这位名叫杨顶胜,稍胖的那位名叫钟将文。两人都是大学同学。这一次,钟将文受杨顶胜的邀请,去他家观看启咸村中元节“七月半”的施孤会,即盂兰胜会。没错,杨顶胜正是我们上文所述的那座村庄——启咸村人氏,年方二十,父亲早逝,他是由其母亲一手带大的。由于读书十分用功,于几年前考入了省城大学。钟将文也是二十岁,家中详细情况不知,只知其为潮州府人氏,同样也是考入了省城大学。
“杨兄,看你一副焦急样,是否为赶着回家与‘娇妻’团聚啊?”一路上钟将文总是不停地在旁打趣道。
“去去去,瞧你说的是什么话啊。我与她现在还只是处于恋人关系而已。”杨顶胜红着脸说道,“不过,我上个月已经写信回去向她表明了我要娶她为妻。”
“哦,那她是怎样的回应?”
“额,她回信答应了。所以在一周前我已写信回家跟我母亲告知了。”杨顶胜平静地回道。
“恭喜杨兄,喜得娇妻啊。”相比之下,钟将文显得更加兴奋。
“谢谢。”杨顶胜道谢之后,脸上既有喜悦,但同时也有一抹难色。这一神态被钟将文给看到了,便好奇地发问道:“怎么了杨兄,怎么脸上颇有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