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凶手
“魔术师不是微电子工程师。在手机内部搞鬼的难度要大很多,只有专业人士才有可能。”
“真是‘神来之笔’!”
“不错!古剑华就是以异想天开的魔术手法著称。大胆而简单,有效且稳妥,正是古剑华的表演风格。”
这起连环杀人事件比我看过的许多经典的推理小说还要精彩十倍。
“其实,在龙小凤的案子里,我就感到了一种不协调的搭配。卧室里椅子背上缠绕着绳子,显然龙小凤在临死前曾被绑在椅子上,但既然这样,为何又要画蛇添足地再把其吊起来。现在看来,装饰尸体是为了增加不在场证明的砝码,但却与黄鹤飞的密室相互矛盾。因为密室手法通常都是和貌似自杀的尸体相互搭配的。而装饰过的尸体却正好说明人是他杀。还有,在胡俊清一案里,被替代的饮料瓶上只有胡俊清的指纹,再次证明是古剑华下的手。因为在所有人里,只有他因为残手总是戴着手套。其他人如果想避免留下指纹,就要戴上手套。而这样做反而会引人注意,加大被发现的风险。古剑华也真是用心良苦,为了避免遭到别人怀疑,竟一股脑地擦掉了所有的指纹后再加上胡俊清一个人的指纹。但这样做反而把自己暴露出来。再回过头看,杀人不直接下手,往往只有以下这几种可能:一、侮辱被害人;二、通过威胁和被害人讲条件;三、从被害人口中得到某个信息。在本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凶手是具有高智商和控制力的,这种人不会在案发现场做出羞辱对方的无聊举动,因此第一条可以排除;再看第二条,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在被害人的住所,因为这无异于玩火自焚。所以从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个真凶一定是要从龙小凤的口中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这条信息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凶手这种怪异的行为却从某种角度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动机,即谋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就只有复仇了。而古剑华最终也说出了把龙小凤捆绑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当年的另外一个当事者胡俊清。”
没有经过任何的协商和排练,这三个魔术师以各自的手段共同演绎了这一系列宏大华丽而不乏机巧的魔术盛宴。
古剑华和霍格沃兹的斯内普教授倒颇为相似,一样的郁郁寡欢,一样的天赋异禀,一样的悲惨遭遇,一样的默默承受,对心上人的孩子更是一样的爱恨交加。不过,斯内普至少还有邓布利多在暗中支援,而古剑华则要一个人孤军奋战,虽说是并不光彩的复仇。
“古剑华这是草菅人命!你还送他《宽容》?哼,就是《圣经》也救不了他!”“我没有仲裁别人的权力,更何况他只是报私仇而已。连对复仇持否定和批判态度的弗朗西斯?培根都默认了这种‘针对那些没有法律惩治的罪行而施行的报复’,同时还好心好意地提醒那些快意恩仇的复仇者‘须当心,得让自己的报复行为也因没法惩治而逍遥法外’。古剑华倒是完全遵循了培根的教诲,只是他糟糕的身体使得他没能在临终前完成到高若月墓前祭拜的夙愿,造化弄人啊!这也许是上苍对他的最大惩罚了。”
“不对呀!”
“什么不对?”罗基打量着我。
“凶手竟然有三个!远远超出了范达因推理小说二十条守则的第十二条‘就算是连续杀人命案,凶手也只能有一名’。另外,第九条‘侦探只能有一名’也不对,这个案子里的侦探不比凶手少,简直就像是两军对垒,不,是三足鼎立,也不对,根本就是四分五裂。而第十三条又不允许有犯罪团体,第十和十一条……”
“唉——”罗基一脸痛苦而又无奈的表情,“这是真实的世界,不是小说!再者说,都21世纪了,竟然还有人沉浸在八十多年前的戒律上。整个推理小说史就是一部开创—探索—定义—延续—破坏—再创造的过程,就如同一切的科学研究一样。牛顿的经典力学当时是何等完备,但还是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欧美的解谜推理就是因为过于遵守诺克斯‘十诫’和范达因‘二十条’而进入创作的瓶颈期,而日本推理则因为大刀阔斧的改革,才得以发扬光大。墨守成规,永远是学术……”
“好,让我们回到现实吧!”都怨我多嘴,忘了罗基的演说癖。
他平时沉默寡言时弄不好就是在背台词,就是为了在这样的环境集中爆发。他一定是这样的,而我就是那该死的潘多拉!
“三个魔术师竟然分别扮演了杀手的角色。哼,以后如果再在谋杀案里出现魔术师,一律格杀勿论!尤其是古剑华,竟然隐藏得如此之深,而你包庇他竟又如此之久!”“我早已把证据交给了你,只是你自己没有合理地利用。”罗基扬着手说道。“什么证据?我怎么没收到?您是不是把证据寄到了月球?”“那个手机!如果你的头脑足够敏捷,把手机外壳打开,就会发现原本是一整块的键盘被剪成了三小块。而这些小块上都有古剑华的指纹。你如果再拿着龙小凤死亡那天古剑华的通话记录去按图索骥,就会发现那个哑女小月拨出的号码是一所大学的模仿秀社团的座机。这个社团的口技表演和人声模仿是远近闻名的。而这个社团的校外顾问就是古剑华昔日的好友。”
“我明白了,什么到学校听讲座,什么拍卖会,都是障眼法。”“你认为我是那种为了追踪线索而放弃作息安排的人吗?”“不错,你不是警察,你只是把破案当成是锻炼思维的智力游戏,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乐来安排结局。但我不行!我头顶的帽徽时刻在提醒我,要捍卫法律的公正!把真相公布于世才是我们的工作!”
“哼,真是义正词严啊!”罗基缓慢地拍着手说道,每一声都像是皮鞭在抽击我的神经,“揭露还是掩盖,这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前者违背了道义,后者则触犯了法律。法律再次受到道义的挑战。这可不是悲天悯人。你今晚回到家再好好地权衡利弊吧。何去何从就看你自己的决断了,无论你做何抉择我都绝不干涉。”
“好,反正古剑华也已经入土,这事可以从长计议。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龙小凤的那个死前留言究竟是怎么回事?”“哈,还是念念不忘啊!其实,所谓死前留言往往并不是唯一的,它可以同时包含很多意义,而且它的真伪还有待商榷。你怎么能确定这个留言不是凶手的即兴发挥?如果我们把死前留言当做救命稻草,通常只会是死路一条。因此对待这种死者临终前大脑中灵光一闪的想法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妨把死前留言当成是代数方程的验算过程。通过对案发现场蛛丝马迹的分析,对人际关系、动机和杀人手法的确定,对整个案件进行抽丝剥茧一般的推理,对若干个有嫌疑的当事人进行恰如其分的排除,当经过重重筛选之后,只剩下唯一的嫌疑人时,此时,再把死前留言代入到这个方程中,看看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所以,死前留言的作用就是对真凶的最后一击。如果一看到死前留言就试图通过它去搜寻凶手,十有八九会误入歧途。在不恰当的时机抛出死前留言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把它看成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不为过。但这根稻草如果放早了,就如之前所积累的那些稻草,只会造成不痛不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