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结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玄幻灵异 >

说部之乱

作者:朱岳 时间:2023-01-26 17:44:51 标签:朱岳

  当然,这无可指摘,完成一项计划是如此之难,即便你越过了最初的障碍,埋头前行,仍有可能在最后一步卡住,俄裔美国写作计划家巴德斯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众多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甚至近乎完成了他的计划,他花费十年心血写出了三百万字的皇皇巨著,但他的写作计划中存在一个疏漏—他没有事先为这部巨著起名,后来证明,这个疏漏是致命的,仿佛一条死胡同的入口,他又耗费了二十年时间,日夜苦思,最终未能为这部巨著想出一个理想的名字(《无题》当然不是个理想的名字),临终前,在绝望中,他把这部未得名的书稿焚毁了。

  我得承认,我之所以开始注意写作计划者(或称“计划写作者”),是因为我发觉我本人正在成为他们的一员。起初我感到恐惧、沮丧、焦灼,症状有点像所谓的“中年危机”,有时我感觉自己已然走出了这种状态,可随后又发现,那种“已然走出了这种状态”的感觉也是这种状态的一部分。但是后来我的思想有所转变(毕竟我学过一点哲学),我意识到,写作“写作计划”也是一种才能,它和写作之间的关系也许类似于理论物理学与应用物理学的关系,“写作计划”可以成为一个独立门类,或者说体裁。假如“一本大书就是一桩大罪”,何不让罪行止于蓄谋呢?下面就是我的15 个写作计划,其中一部分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另有几个需要特定集体的合作,现在它们差不多都已被我舍弃,舍弃的缘由或者清晰,或者神秘,不过,严格说来这不是“舍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保存。

  计划1

  写一部“续章小说”:先选一本长篇小说(最好是外国经典名著,作者已故去几个世纪,不会来找你麻烦),要求是从没有读过且不了解一丁点情节梗概。接下来,读(且只读)原书的第一章,之后续写一章,这一章是“续章小说”的第一章;再读原书的第二章,之后续一章,这一章是“续章小说”的第二章,以此类推。其中的难度在于,我写的续章必须与原书逐章衔接,同时这些续章又能自成一体,没有断裂。若想加大难度,可以选两部小说,交叉续章,最后“拧成”一本完整的续章小说,我称之为“麻花辫”结构;再加大难度,则可以是三部(三股麻花辫)、四部(四股麻花辫)、五部(五股麻花辫)以至无穷(无穷股麻花辫)。我在网上订购了一本《诺桑觉寺》(译林出版社,孙致礼译),不过,书还没到我就放弃了这一写作计划。

  计划2

  以一个25 世纪的人的口吻写一部《23 世纪中国小说史》。

  主要问题是:首先,这类编史元小说、元编史小说、元小说编史……如今(21 世纪)已然泛滥;其次,我需要虚构出往后四个世纪中各具特色的汉语,难度着实太大。

  计划3

  以罗伯– 格里耶的笔法重写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这需要了解20 世纪20 年代日本乡村旅馆的家具陈设,舞女发髻类型,木屐的厚度,室内外温泉的格局以及精确的水温,等等。

  计划4

  形式试验:打磨出一部具有“标靶结构”的小说,分为11 章,第6 章处于中心位置,其自身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以其为靶心,第5、6、7 章构成二部独立小说;第4 至8 章构成第三部独立小说;第3 至9 章构成第四部独立小说;第2 至10 章构成第五部独立小说;第1 至11 章构成第六部独立小说(举一反三,可以构造出一系列具有特定几何结构的小说)。

  计划5

  写一部侦探小说,书名就叫《一位冷面硬汉的奋斗》,分为102 章,主人公当然是位私家侦探,生活在美国。他是条硬汉,脸总有点脏、穿着不讲究、身形高大、有些莽撞,他受委托去调查一桩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凶案。在小说的第4 章,聪明的读者已经能推断出谁是凶手,但是小说仍将继续,因为侦探本人还没有破案。到了第15 章,即使是最天真、最没有经验的读者也能猜出凶手是谁了,但是我们的侦探仍然一头雾水,他揣着他那把大号手枪,在几座城市之间来回穿梭,他将全部的心力都用在了这个案子上,但进展甚微。到了第26 章,那些凡事漫不经心、从来粗心大意、智力从小就受质疑的读者也看出了凶手是谁,但是侦探还在苦苦思索。到了第49 章,警察终于查出了谁是凶手,而正义的侦探不接受警方的判断,他进行了一系列反驳,结果救了凶手(他和凶手之间绝无情人关系)。在第50 章,凶手寿终正寝。接下来的52 章中,这位冷面硬汉仍在探访、调查、推理、突袭、隐藏、发怒、咆哮、揍人、追车、开枪,三十年中,当时的目击者相继去世,人们逐渐淡忘了这桩曾经轰动一时的凶案,只有冷面硬汉还在拼命坚持,尽管岁月、挫折、贫穷、酗酒的猛烈侵蚀令他有一点颓废、有一点怀疑自己,但他从来不言放弃。在第102 章,他死了,在遗嘱中,他嘱咐他的儿孙继续调查下去,直到真相大白。在遗嘱的末尾他还写了一句诗,自然是用英语写的,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是:“家祭无忘告乃翁”(可惜我没有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计划被取消)。

  计划6

  “弹球人生”。主人公叫于化名,他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二十岁,这一阶段,他的情况与杜月笙的早年经历几乎完全相同,这给读者一种错觉,于化名其实就是杜月笙。不过,就在于化名二十一岁生日那天,他在旧上海黄浦江边某个雾气沉沉的码头意外地遇到了杜月笙本人,从此之后,于化名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梦幻般的转折。在第二阶段(也就是于化名二十一岁到四十岁这一段),他的经历与民国时期的一位相声艺人牛思沃重合,而在于化名四十一岁生日那天,他在天津“乐翻天”大剧场的后台碰上了同行牛思沃,接着他的人生再次发生转折,摇身一变,以一位学者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较为博学的读者会发现,其后来的经历基本同于知名学人胡敏水……直到于化名弥留之际,胡敏水老先生来探望他……

  为完成此计划,我购买了《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据说是目前最权威的《杜月笙传》。我极少去图书馆借书,我想读什么书都会马上买来,这不是因为我有钱,而是因为我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开销,但我想我不会再读这两部书了。

  计划7

  设计一种“小说麻将”,在每张类似麻将牌的牌面上都刻上一个小说段落,一个微型段落,谁手里的牌最先凑齐一篇完整的小说谁就和了。

  我不会玩麻将,不了解其规则,这是个问题。

  计划8

  严格说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计划,而是一个拍摄电影的计划。第一步是写一本约有45 页的中篇小说,之后把它印制成书,再之后拍摄对它的翻动。这部电影展现的就是这部小说的翻动过程,如果是单页,则持续展现2 分钟再翻过去,如果是对开的两页,则持续展现4 分钟再翻过去,这些时间专供观众阅读本书,影片长度约为90 分钟。我可以自己担任导演和摄像。我不奢望它能上映。

作者其他作品

说部之乱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