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萨满
那纳阿恩都力在地之神,
那山神、树神、河神、海神,
那会潜水的鳇鱼神,
会飞行的金钱豹神,
那熊神、鹿神、虎神、野猪神,
那风神、雨神、星神、月神,
你们赶快降临吧!
尼玛祈告完,众萨满心有灵犀,轰然一声敲响萨满鼓,五百名萨满的五百面萨满鼓,合在一起,就像平地滚起一声惊雷,又如火山爆发,声音的红焰冲天而起,整个空间都被鼓声填满……鼓声中,空气颤抖着,树木颤抖着,房屋颤抖着,山川、大地也一起颤抖着……鼓声中,尼玛开始起舞,尼玛赤着脚,长发飘飞,越舞越快,就像一只白色的精灵。她的羽裙变成了翅膀,托举着她,慢慢地向着天空飞去。尼玛越飞越高,不久到了满山松的黑烟之上……看到尼玛飞起来了,众萨满的鼓声敲得更响……
广场上,官员、兵丁、百姓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幕……这景象太诡异了,一个人不知不觉地跪下了,其他人见此,也相继跪下了,大家仰首天空,纷纷祈祷,求助苍天,求助各位神灵,快帮着尼玛把瘟神赶走……尼玛站在黑烟之上,玉手一挥,晦暗的天空突然响起一声炸雷,轰隆隆的雷声汇合进鼓声之中,让人难以分清此时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雷声过后,一道道白影利箭一样射过乌云,环绕在广场上空。大家看清了,那些白色的影子是一只只白鹰,它们从天外飞来,到来后马上围在尼玛身边,不断地叫着……看到白鹰飞来,尼玛舞蹈的身影变成了杀戮的动作,她的鼓槌变成了宝剑,她的萨满鼓变成了盾牌。只见她在天空上左挡右杀,而神鹰们也纷纷投入到战阵中来,它们或单翅飞天,或双翅曳地,不断地用尖利的鹰嘴咬着,用翅膀扑打着,一时间,天空银光闪闪,像有万剑在劈杀、抡砍……在一片狂杀之中,天空已不是天空,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乌云已不是乌云,变成了一片喧嚣的海浪。在乌云与大海的时空转换之中,在尼玛和神鹰的杀戮中,一条条黑色的鱼,从乌云中坠落到地面,坠落到广场上……紧接着,狂暴的风雨哗然而落,风雨阻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天空变得一片模糊、黑暗。在一道又一道的闪电照射下,人们看到,尼玛和神鹰仍在天空搏杀……
萨满们并未因为暴雨落下而停止击鼓,雨水浸湿了鼓皮,清脆的鼓声变得喑哑,但正好配合这场骤然而至的暴雨。鼓声变成了雷声,雷声变成了鼓声,但不论是雷声也好,还是鼓声也好,都在牵引着暴雨,正把大地清扫……雨水越聚越多,广场上已经变成了沼泽,萨满们依然坚守在水中,不断地为尼玛的搏杀助威……这一场大战,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时辰。后来,只听“喀”的一声,一声怪雷响过,雨水迅速地收住了雨脚,乌云散去,太阳在远方露出了羞红的脸庞,一道奇异的彩虹从远山延伸过来,停在广场中间……这时,只见尼玛顺着彩虹,轻盈地飘回到广场之上。而天空中,那群助阵的神鹰,纷纷沿着彩虹的方向,飞向了云雾缭绕的远山中……看到尼玛回到人间,众萨满们纷纷在水中跪下,迎接他们的女神归来。
回到人间的尼玛告诉跪在水中的怀远刺史孔德法,道,魍魉已被赶走,你通知大家,每家去挖一些两色鳞毛蕨的根子,放在水缸中,魍魉就再也不敢来了。
孔德法道,我马上去办。
我们在怀远府又住了几天,一方面等着雨水散去,另一方面,也在观察瘟神的动向。期间,不断有人来报,自尼玛的驱神仪式后,各地已经不再死人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终于把心放在肚子里了。瘟神走了,怀远府又活过来了,不断有百姓来访,有的是来给尼玛送礼的,有的是想来一睹尼玛芳容的。但尼玛却既不收礼也不见人,她大多时间,坐在怀远府后室的大院中,那里有棵老橡树,有很多鸟儿在上做巢,尼玛倾听着鸟儿的叫声,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到地面干了,我下令大家回上京龙泉府。
有了这次驱神仪式,萨满们对尼玛奉若神明,一路上,萨满们对尼玛前呼后拥,搞得我都没有和尼玛单独见面的机会了。不过,我的心里还是快乐的,除了完成父王的重托,也为怀远府的百姓们做了一件大事。虽然很多村镇十室九空,但毕竟还留下了一室,村庄地头的,又见有人耕种,又见有人放猪放马,甚至,一些山歌小曲,又开始在原野上传唱开来……
我们还没到上京龙泉府,早有人把尼玛驱魔的消息,报告给了父王大諲譔。父王十分高兴,命人在龙泉府外搭上彩棚,迎接我们。当我们走近龙泉府时,父王随同成千上万的百姓,出城迎接我们。众百姓看到骑在青牛上的尼玛,欣慰自己这一生中终于看到了神仙。一路上,百姓纷纷下跪,而且,对尼玛父亲苏斯里和盖瓦骑的骡子,也大为惊奇,以为他们也是仙人呢,才有此坐骑……我把尼玛和苏斯里盖瓦引见给父王,父王大諲譔当场御封尼玛为渤海国国师,苏斯里御封为工部尚书,盖瓦担任苏斯里的副手工部待郎……众萨满们因协助尼玛驱魔有功,也各得赏赐,每人赐十头黄牛,任由牵回家去,吃肉或者耕田了……父王大諲譔不食前言,因为我找到了会飞的女神,当着群臣和众百姓的面儿,赐封我为渤海皇太子,以便在他百年之后,掌管渤海国的王权……
第三十五章 耶律阿保机
皇帝出宫侦察,却在湖畔谈起了恋爱,全民自由交媾,却来源于古老中国的民俗……古老的生殖气息,弥地漫天,传承千年……
我的两个哥哥,大素贤和大延琳,一个去了唐朝,一个去了契丹。去了唐朝的大素贤因贪恋大唐风物,在大唐当上了诗人,天天和一帮诗人写诗作赋,饮酒狎妓,早忘了渤海国。据说,他的诗在大唐还很受欢迎,唐朝诗人温庭筠说他,“佳句在中华”,那首诗,是他多年后回国时,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中写的,全诗是这样的:“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去了契丹的大延琳,是第三年开春回来的,他并没有找到会飞的仙女,不过,却带回来一个高大的马客,运回一车金银,来贸易渤海国的马匹,率宾(今绥芬河)之马不仅在渤海有名,在契丹也是上品。会飞的仙女只有一个,不可能谁都找到,父王并没有责备大延琳,反而赞扬大延琳有经济头脑,封为丞相,总理朝政。
对此,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倒是那个马客,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头。说是哥哥大延琳的朋友,但很多时候,大延琳却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儿。马客自称叫啜里(耶律阿保机字啜里),四十多岁,个子很高,喜欢吃生肉,但有时也采用一种叫做火锅(契丹发明,大辽墓室壁画为证)的吃法,用炭火把锅里的水烧热,把羊肉切成薄薄的片儿,用热水一涮,蘸着佐料吃……这种吃法当时在渤海国尚没有,感觉很新鲜,一些人纷纷仿效,家家围着热火锅,吃得满头大汗,鼻涕横流,呼叫过瘾……